所以在这些隐秘事务方面,法正非常放心让孟达帮他联络,他很清楚孟达的富贵全靠他。只有法正高升了,孟达才能跟着鸡犬升天。
此时此刻,孟达率先向庞统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以展示法正抵达涪城后、这几个月来对刘备的贡献:
“好教庞长史得知,孝直兄自到涪城,这两个月里,一直约束部众,重新调度兵力,把涪城的一部分兵力抽调回后方一些的绵竹。
一来是借口避免在边境屯兵过多、激化我们两家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也是借口涪城容易被迂回,不如绵竹直堵成都北部门户。”
庞统听了法正的安排,自然也已经察觉到,法正这是等不及了,非常迫切想要刘备赶紧把刘璋搬掉。这样他和张松、孟达这些想进步的人,将来才能参加对曹操阵营的作战,捞功劳升官。
跟着刘璋混,别的都好,但就是对有能力有野心想升官的人不好。刘璋守户之犬,跟着他哪有立功的机会?
这种乱世,少一年参战履历,就是少一年升官的机会,有本事的人早就看明白了。只有那些躺平只想混年功资历的,才会真心跟刘璋混吃等死。
其实,刘璋要是肯把手下的谋士武将都派去参加对曹作战、收割功勋的话,那张松和法正说不定也还会考虑第二条路。但刘璋偏偏又不会把自己的资源投入到讨逆大业中,这就没办法了。
当然,说句良心话,张松、法正这些人,道德上肯定也谈不上多好。
他们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想法,反正觉得自己只是谋士,一般不用上一线战场。跟着带兵打仗他们也不会死伤,死伤的都是下面的小兵,打了胜仗立了功劳,他们却可以升官。
站在益州普通平民百姓和壮丁士兵的角度来看,张松法正肯定是坏人。因为原本益州本地人不用去打仗,也不用匡扶汉室,让其他州的士兵去打内战好了。张松法正这样的人一出现,却可能导致益州普通百姓陷入战场厮杀的危险。
但这就是人性,如今还是汉朝,惯性太大,没那么多人文关怀。士大夫想要立功升官、搭顺风车的心思,是很难摁住的。
面对对方一再伸出的橄榄枝,庞统却被刘备的道德所束缚,一时无法响应。所以他只是对孟达委婉表示:
“孝直如此盛意拳拳,一心为朝廷、为太尉着想,为匡扶汉室出力着想,我岂会不知?便是太尉本人,心里也是清楚得很,将来肯定会厚待重用孝直的。
不过,此事还是不能急切,刘璋去年对联盟毕竟还算恭顺,汉中之战期间,粮草军需供给倒也不曾短缺。太尉是不会做出主动对不起朋友的事情的。回去告诉孝直,务必隐秘行事,暂缓推进,以免害人害己。”
孟达地位低微,而庞统已经是太尉府长史,孟达又岂敢反驳?当下只是唯唯领教而已。
不过,虚心接受归虚心接受,表完态之后,孟达还是委婉地提出了法正的又一个新设想:
“孝直兄其实也知道太尉仁义,知道太尉不想先对不起别人。但是他说了,有时候正需要我们这些下面的人,为太尉分忧。
所以……他最近思索得一条良策,想与庞长史印证一下。刘璋与贵军,不是已经就撤军问题,协商过两次了么?年初二月份的时候,第一批两万多人的太尉麾下部曲,便走长江水路,撤出了益州。后来五六月间,又撤了两万人,累计是四万。
孝直兄记得,当初刘璋只是笼统要求贵军至少撤走一半,而且给汉中守军供给的粮草,也要等比折减,将来渐渐需要贵军自给自足。但是当时并没有谈妥如何界定这个‘一半’。
如今,若是按照刘璋的想法,贵军差不多该第三批撤军了,至少再撤走两万多。但如果把吴懿、费观的兵马,默认为‘依然是隶属於刘璋的部队,只是暂时听从太尉调遣’,那么之前撤走四万,就已经算是达成了‘撤军一半’的承诺。
如果以撤军多少、供粮多少扯皮,其实孝直兄是有把握让刘璋无礼在先、先对不起太尉的,然后,太尉便能有借口报复惩戒了。甚至孝直兄可以为了太尉的大业,暂时隐忍负责。
将来太尉的兵马‘攻破’孝直兄所镇守的城池时,要拿问孝直兄‘斤斤计较、破坏宗室和睦’的罪过时,孝直兄也可以先降职或免职一段时日,等风声过去了,或者另外因故立功后,才重新重用。孝直兄如此盛意拳拳,还请庞长史代为转达!”
庞统听到这儿,终於有些耸然动容。
法正居然已经这么急切了么?他愿意先帮着刘璋表达强硬姿态、得罪刘备,给刘备开战的借口?!然后刘备真打过来,他甚至还可以先被抓后背锅免职?
这诚意,倒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了。
不过,庞统转念一想,这种事情还真是法正做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