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地位低微,诸葛亮把回信交给他,只简单吩咐了几句,让他别的不该问的别问,邓芝又岂敢质疑?
他只能是严谨地记下诸葛亮的交代,准备回去后一板一眼完全照做。
至於这半个多月里,江州诸葛亮这边和梓潼庞统那边,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内幕变故,邓芝就一概不知了。
他拿上回信,从江州顺流而下,不过五六日,便到了鱼复。进入长江三峡后,不过两天便到了江陵,又四五日便到武昌,把信交到了诸葛瑾手上。
(注:“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条件是盛夏丰水期,已经到了深秋,江水没那么汹涌,航速就要慢一倍。)
不过,要想真正看清迷雾背后的事情始末,还得从这个月中、庞统那边究竟见了些什么人说起。
时间线回溯到十几天前,也就是八月初邓芝刚刚入蜀送信的时候。
几乎在同一时刻,梓潼城内的庞统,也在例行接见对面涪城法正派来的密使。
涪城距离梓潼不过百余里,前者位於涪江干流南岸,后者位於涪江支流梓潼水的北岸(现代叫“梓江”),分别相当於后世的绵阳市区和绵阳下属的梓潼县。
两城之间就隔了这两条河、以及一道不算高峻的分水岭,往来还是挺便利的。
自从去年梓潼被刘备军实际占领、作为汉中之战的补给基地后,刘璋对於北线防务的猜疑和担心还是挺重的。
他觉得光靠张任、刘璝、泠苞、邓贤四将分别镇守涪城和绵竹,还是不太安心,就要给前线派心腹谋士充作监军,确保诸将用命。
其他谋士都担心“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揽了这个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容易影响自己在刘璋手下的长期仕途,所以都不是很积极。
唯独法正是不在乎这一切的,最终也就勇於任事,轻易抢下了这个苦差。
就像后世国企和事业单位里,准备混一辈子领退休金的人,当然都会忌惮“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但那些准备跳槽的人,才不会担心呢。他们只想多些历练多学点真本事,下一份工作能拿个更好的起步价。至於原单位的领导、同事得罪了多少,关一个跳槽的人毛事?
法正到了涪城前线后,自然有了更多灵活变通的办法,可以在表面看来完全不损害刘璋利益、甚至是死忠於刘璋利益的情况下,跟庞统取得联络,暗中却做一些别的沟通。
庞统也会恰到好处地给法正透底一些外界的信息,便於法正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毕竟自从去年汉中之战打完后,刘璋势力跟外界联络的全部渠道,都已经被刘备封死。
如今的刘璋军上上下下,对外界的消息了解都是很闭塞的,很多事情都能拖延好几个月甚至小半年,才由外界辗转而来的商人慢慢带到。
法正能有庞统这个额外的消息来源,就能赢得对其他刘璋阵营谋士的信息差优势。
这一次,原本不过是庞统和法正之间的又一次例行联络,没什么特殊的。
庞统对面的席榻上,侧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方脸八字胡官员,此人正是法正的心腹好友、如今也在涪城前线公干,名叫孟达。
孟达和法正,都是关中右扶风人士。孟达祖籍平陵县,法正祖籍郿县,俩人从小就是同学。
十二年前,关中李傕郭汜内讧混战的时候,右扶风各县都被波及,法正和孟达就结伴南逃入蜀,投奔了刘璋。
不过相比於法正,孟达更加不受重用,也没有什么才名闻世。加上他父亲孟佗当年是向十常侍之首张让贿赠了一斛西域蒲桃酒,才顶掉了抗羌名将张奂的位置、得封凉州刺史。
这事儿传得很大,连千年之后的苏东坡,都为此写过两句诗“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所以孟家在自诩清高的士族当中名声挺臭。
刘璋也算体面出身,又怎么肯重用孟达这种“阉党之后”?入蜀十年,孟达还只能仗着老朋友法正的提携,跟着一起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