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本来准备在家里休息一两个月再走,但是仅仅五天之后就被国王的仆人再次叫进了宫里。
这次国王没有怎么说话,主要是首相诺斯勳爵跟拜伦谈话,讲解他此行的主要任务:
“此行的首要目的,是拉拢大清与大不列颠结盟,共同对抗明、法、西、美同盟。
“要求大清於陆地上主动进攻大明本土,威胁大明的首都应天府,迫使大明停止在海外的作战。
“然后,无论大清是否愿意与大不列颠结盟,你都要再去一趟大明首都。
“弄清楚大明参与美洲战争的目的,弄清楚与大明单独议和的条件,以及彻底结束战争的条件。
“调查大明本土的民间思潮和经济情况,评估大明持续作战的能力和意向。
“最后,想办法弄清楚印度洋殖民地的状况。”
虽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首相诺斯勳爵都明白,大明加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盟对英国作战后,印度洋的殖民地大概是保不住的,但终究还是要有人去确认一下情况。
拜伦听了之后就有些纠结:
“首相阁下……我……觉得自己有点难以胜任如此之多的职责……”
首相马上解释和安抚说:
“你作为贵族,是我们的使团代表,并不是要你一个人做完所有的工作。
“会有各方面的专员人士随行,协助你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的。”
拜伦无奈的接受了这个说法:
“那好吧,首相阁下,我尽力而为。”
首相轻轻点头,将准备好的各种文件交给拜伦。
国王和首相以及内阁给大清的国书,拉拢大清与不列颠配合的基本方案。
然后送给大明皇帝和朝廷的国书和礼物清单。
最后让拜伦带上文件、礼物、其他的随行人员,坐上了准备好的葡萄牙商船,立刻前往东方。
葡萄牙是英国的传统盟友,现在又是中立国的身份,正好帮英国人送使臣。
拜伦男爵带着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任务直接出发了。
这个世界的英国人,在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面前,做出了一次趋同选择。
在朱简烜前世的历史上,英国人也曾经在类似的局势下,尝试与清国建立某种合作关系。
也就是历史上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
当时美国独立战争刚刚结束,英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孤立状态。
法国、西班牙、美国、荷兰自然不用说,他们都直接与英国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而在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刚刚取得七年战争胜利,在决策上可以算是比较自负的。
英国人不仅袭击直接参战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商船。
其他欧洲国家的商船,只要被英国人怀疑,可能给美国人送资源和装备,都可能被英国海军劫持。
於是俄国人号召组织一个武装中立同盟,共同派遣战舰保护中立国家的商船,避免被英国人打击。
俄国人首先跟丹麦和瑞典签了约,而后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陆续加入了武装中立同盟。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已经与法国、西班牙、美国作战的情况下,他只是觉得荷兰仍然在跟美国做生意,就主动对荷兰宣战了,直接将荷兰也推入了法、西、美的反英同盟。
这让英国站到了几乎整个欧洲的对立面。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局是英国战败,失去了当时最重要的北美殖民地。
当时英国刚开始蚕食印度,而且在孟加拉大饥荒中亏了钱,当时的印度是没有多少盈利的。
当时的开普敦和锡兰都是荷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刚刚被库克船长探清楚航线,当时那里还只是一片蛮荒之地。
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除了北美的十三州和加拿大,就只剩下中美洲的几个小岛了。
这场战争后直接把最重要的部分丢了。
更重要的问题是,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