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1 / 2)

教科书中的朕 渲洇 1745 字 5天前

对于苏徽来说, 他与嘉禾之时几天不见,但于嘉禾而言,“云乔”已经死去三年。

三年之后的嘉禾与三年前比起来有许多不同。她的个子好像又高了些, 面容还是很年轻稚嫩, 但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团孩子气,穿着明黄的帝王常服,衣上龙纹凛凛生威。

苏徽作为“云乔”在宫里生活了一年多, 不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礼节, 可是他见到嘉禾之后就是忍不住多看她几眼。

那个总缠着他说话, 目光迷茫而又干净的孩子在岁月的雕琢下,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当她和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他险些一激动忘了这个时代的官话该如何发音。

又及, 历史学者苏徽的演技依然十分堪忧, 明明他已经很努力的在假装自己很无辜很害怕很委屈很不安了, 可是在嘉禾等人看来, 这个叫做云微的女人简直胆大包天, 被当成刺客拿下扭送到皇帝身边,居然还是云淡风轻的一张脸,如此从容镇定的女人,必定不是凡辈, 得慎重对待。

对此面瘫苏徽表示他也很无奈。

换好衣裳之后恰好那几个女官也从被催眠状态之中清醒,将苏徽带了出去。苏徽本想再和嘉禾说几句话,然而年少的女帝却已经钻进了轿子中。天子的仪仗浩浩荡荡的从紫禁城出来,又浩浩荡荡的回到紫禁城去。白鹭观与紫禁城相隔的距离并不算近, 苏徽估计大约也有个七八公里, 从前他还是云乔的时候也陪着嘉禾来到过这, 不过那时他是嘉禾身边最受宠的内侍, 不是陪着嘉禾一起坐在轿子或者马车中,就是受嘉禾恩赐得以骑马,而现在……现在他得靠这双腿走回去。

被累的头昏眼花好不容易走到了乾清宫,苏徽精神一震,历史学者的本能让他下意识的开始观察几百年前这座帝王寝宫——从建筑特点到陈设布置再到宫女数目,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想当初他做云乔的时候每天待在嘉禾身边,但每天都想往乾清宫跑。乾清宫住着皇帝,而皇帝是整个时代历史发展最关键的关键人物。

现在,他终于站在了这里,等于是半只脚踏进了这个时代的中心漩涡。

正当苏徽心潮澎湃之时,前后左右窜出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宫女,押着他将他关进了一处偏僻的房间内。

这里是乾清宫中宫人犯错之后被羁押的地方。之后一连好几天,苏徽都在这里被关着,每天除了给他来送饭的宫女之外,他再没有见到任何人,包括嘉禾。

在采光情况极差又狭小的屋子里被关了三天之后,苏徽见到了董杏枝。

眼下宫人们称呼这个女人为“董女史”,苏徽知道未来她还会成为“董尚仪”、“董尚宫”,最后在嘉禾死后殉节,被追封“贞明夫人”,随葬端陵。

女官制度自古有之,各朝各代地位不同,强势之时如明初,可辅佐天子、遏制宦官弄权,弱势之时便是形同虚设,权力仅限于后宫,甚至为宦官执掌的二十四局所取代。

嘉禾登基之初,二十四局宦官皆是他父亲留下的旧人,大半效命杜太后,还有一部分与朝臣勾结。于是她先是找借口处罚贬黜了一批宦官,接着将六局一司的女官品阶提高,调到自己身边效命,尚宫、尚仪等名义上还是处理后宫事务,实际上成了她制衡二十四局的利器。

端和朝是少见的女性大放异彩的时代,除了女帝之外还有女官、女将,民间还有行走四方的女商,端和之后,嘉禾被废,迎立新君的臣子们为了从礼法上证明他们的正确性,搬出了自古以来的三从四德以及各式各样的礼教,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化都随之一变,从此之后至专.制.王朝末年,都再未有走出闺阁值得被史册铭记的女子。

咳,一不小心就思维发散想得太多了。

嘉禾把董女史派过来审问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体现了她对他的重视,毕竟从后世历史记载来看,董杏枝和是她最重要的心腹。

史书上没有记载董杏枝是如何得到女皇器重的,这年的她也不过是个将将二十出头的年轻女人,但苏徽看得出她很聪明,仅仅从审问人时的技巧来看,就知道她是个心细而狡猾的女人。她先是关了苏徽三天,不让任何人与他接触,从而让他慌张不安,接着又带着几个女官一起摆出严肃的架子对他进行审讯,在审讯过程中恐吓与抚恤并举,吓唬他两句之后又予以适当的安慰,同时对话中下了不少套,稍有不慎就会被她带进坑中。

作为二十三世纪军部负责人的儿子,苏徽深知审讯是一门精深的艺术,一个二十岁的女官能够对这门艺术无师自通,足见其本事。

但不管董杏枝怎么问。苏徽就是咬死了自己不是刺客,是江西吉安人士,家中贫寒自幼丧父,兄长云乔被买入宫中,去年吉安大水,母亲于灾中丧命,她葬母之后不得已从故乡长途跋涉至京,来寻找兄长。

户贴、路引等证件都是他来到夏朝之前实验组成员提前仿造好的,夏朝的人看不出破绽,如果他们要派人去吉安追查是否有云微这号人,不好意思,吉安大水,官府都被冲塌了,户籍档案什么的早就被水泡烂了。

户部那里或许会有吉安户籍的存档——但是更加不好意思,两年前户部发生了一场规模不算大的火灾,南方有一部分的黄册被烧成了灰,其中恰好就包括了江西,这两年来户部一直还在陆陆续续的修补黄册,还没补到吉安那一块。

苏徽的假身份并不是他自己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ai通过史料分析得出的最佳答案,端和元年与端和二年的两场灾祸把整个吉安的户籍档案一起给毁了,苏徽正好趁着这个实际以吉安人士的身份将自己混进这个时空。

董杏枝又问了他不少吉安的事情。

苏徽熟读吉安的地方志及各种记载了此地风土人情的文献,董杏枝的提问他对答如流,就好像真的在那个地方生活过十多年似的。

董杏枝又说,他从吉安到京城,吃了不少的苦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