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母知道儿子认识了一个村里的孩子,似乎玩的还算可以, 但是一年她也就带孩子回来两次, 一次是夏天, 一次是冬天, 只不过一年见这两回而已,她怎么都没有想到,一年里就见这两回, 也能见出来祸事。
儿子天资聪颖,若不是他们拘着,早就能考上秀才,只是不想他那么快获得殊荣, 骄傲自满,因此才让他今年秋季参加乡试。
若是早一年参加,直接送往京城他舅舅家备考会试, 是否就没有这档子事
周母从未见过那男孩,只觉得是儿子鬼迷心窍, 不然怎会这么冲动, 直接跑来跟他说要与男孩结为契兄弟。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结为契兄弟是万不能做的, 只有娶不到媳妇, 甚至没有体统的人才会找男人过日子。
他们就算允许儿子收用一个男人,也该先娶正室之后, 那样不管他是否要纳妾还是养男宠, 都可以悄悄地来。
结契兄弟在民间可是与对方结为夫妻无二致, 虽说也有结为契兄弟的二人后来分别娶妻生子,两人就真的是兄弟般的生活着,但那是民间的做法,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可能允许发生这样荒唐的事情。
等他会试结束,有了功名,站在另一个台阶上,或许就会庆幸,他们们没有为他做这件事。
送走儿子后,周母将书童关在柴房,也不是要让他自生自灭,不过是问更多详情,同时惩罚这个什么事情都帮他的少爷瞒着的家伙,叫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少爷不让说,就真的不能与他们说。
若不是孩子信任他们,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将书童打了一顿后,问了许多细枝末节,周母头疼了好几天。
过了年,周家夫妇就立即回了镇上。
他们没有刻意去为难郑之南,因为他们已经调查的很清楚,这男孩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相看未来的夫家,根本不用他们做什么手脚,他们也不屑为了这么一个人做手脚,顶多会在儿子面前遮掩一下这件事。
毕竟没有他们从旁介入,那男孩也应该会与其他人结为契兄弟。
周连义回家的那天晚上,郑之南躺在床上,想着事情。
他其实挺好奇周连义回去后会有什么出乎他意料的剧情发展。
而他意料之中的发展,有两种,一,周家不同意,把他拘了起来,二是周家同意,愿意让他去周家当书童,但不会结为契兄弟。
出乎意料的就只能看事情发展了。
第二天,村里人都在说周家那个考了秀才的周公子连夜赶往京城,听说要去京城舅家过年,顺便备考来年的秋闱。
还好扶风镇离京城快马加鞭不过日的路程。
郑之南把手上快要掉的痂揭掉,看着新生的比其他皮肤看起来要粉一点的部位,用冷水洗了洗手。
离去姚家庄还要五天的时间,他差不多可以行动了。
周连义是不用考虑了。
或许周连义只是身不由己,被动的被带离了郑家村,但原主不知真相的话一定是失望伤心的。
原主需要伤心和失望来缓冲,他则不需要,因为他完全猜测的出来。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奇怪,书香门第,最重礼仪教养,怎会允许寄予厚望的孩子去与其他男孩结为契兄弟。
这本来就不是即将准备会试的周连义应该考虑的。
他家里一定很愤怒吧。
希望周家夫妇能够明白,这种事儿,别找他这个小村民的麻烦,。
聪明人应该都不会为了以绝后患就让他死吧
应该不会。
不然周连义也不会养得还行。
暂时把周家的事儿放一边,郑之南专心思索姚家庄的事儿。
他根本不考虑和郑娘子去姚家庄。
从郑裕那里知道那人很看重外貌,连肤色稍微黑了点就直接不见了。
所以他会让自己失去见对方的资格。
这样的话,或许连去和人结为契兄弟的资格都没有了,直接以绝后患,然后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郑娘子也不用为他考虑娶妻生子,男人看不上他,女人更看不上他,郑娘子这层顾虑和压力就直接没有了,就算当恶人,被戳脊梁骨久了,也会有所顾虑不敢过分。
不过呢,他要是出了事儿,提分家的话,不想有负担的郑家夫妇大概会比较爽快的答应,毕竟没了利用价值。
郑之南比较简单粗暴,只有成了废物,才会被郑家夫妇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