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1 / 2)

高嫁 春溪笛晓 3262 字 16天前

有了宫外的事要忙,太子殿下也忙活起来了,每天不是跑教坊司就是去与岑宣他们商量各项细则。

开泰帝得知太子殿下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没有阻止。

到底是他们一家人在京城正儿八经做的第一个年,要是能热闹点儿那当然是热闹点儿好。

能不花钱就更好了。

想当初开泰帝为了弄点粮草什么办法都用过,他自然是不会讲究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里子有了就行了

小半个月过去,樊延就领着人往北边出发。

姜若皎与太子殿下一同去为他送行,回来时顺便去跟进一下烟花会的事。

烟花这玩意发展已久,花样很多,得知过年开宵禁期间御街上的摊位都搞竞标,京城的商人们都激动起来。

搞摊位能赚多少钱倒是其次,要紧的是到时候当今陛下会带着文武百官登城门观看烟花会,满京城的百姓也能知晓他们铺子的名号

有这样的好处,就是赔本他们也乐意

商人们不仅不觉得朝廷吃相不好,还觉得万家和岑家真是仗义,那点儿烟花值多少钱

要是他们身处万家和岑家那位置,他们一准自己包圆了,绝不会把出风头的机会留给别家

要知道万家和卢皇后娘家走得那么近,岑家又是东宫嫡系,他们要吃独食简直不要太方便

一通安排下来,两边竟都有捡了便宜的感觉。

姜若皎都不得不佩服太子殿下的奇思妙想。

在核对过商贾们交上来的竞标钱后,姜若皎道“回头父皇要是让你入朝做事,你就到户部去,一准能让户部不缺钱。”

太子殿下得了夸,自然高兴不已,让姜若皎可着劲备菜,宫宴一定要办得气气派派。

钱都从大户身上宰出来了,不花白不花

姜若皎道“菜都定好了,哪有改来改去的道理。”

话是这么说,到了除夕夜这天,宫宴还是吃得十分热闹。

菜色自不必说,不少到东宫讲过课的朝臣都知晓东宫有个小厨房,且小厨房做的菜格外好吃。

得知这次是太子妃负责筹备宫宴后,东宫小厨房又被更多人知晓了。

当然,也有些人酸溜溜地说“这可是太子妃的老本行。”

不过太子妃出身寒微这种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还有刚从西南来的考生声称去过姜家食肆,有幸尝过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做的裙带面。

那裙带面不仅面好吃,汤面更是一绝,刚端上来时他们都舍不得吃哩

这些话一传开,那些个想拿太子妃出身做文章的人都闭嘴了没听人说太子还亲自去食肆当帮厨吗瞧这些考生说得绘声绘色,可不像是讲了假话

人太子为了博得太子妃欢心,都捋起袖子去画汤面了,旁人翻来覆去地讲她出身低又有什么用

史书之中也不是没有出身寒微的贤后,皇家反倒没寻常世家那么多讲究,后宫妃嫔不乏出身小门小户的、出身歌姬的、和离或丧夫再嫁的

是以到场的人在宫宴上吃了顿好的,就开始夸太子妃贤良淑德;看过教坊司的表演,就开始夸太子眼光独到、欣赏水平高。

要知道这些人参加宫宴的次数怕是比开泰帝都多,横向对比之下这次确实吃得最舒心,上来的菜都是热乎乎的,还香得要命,弄得他们即便不想御前失仪,还是把陆续端上来的菜一扫而空。

有心人还看了出来,这次宫宴的菜色竟与台上的表演遥相呼应,台上演出东南的杂耍,上来的便是东南的风味;台上演出蜀中的名戏,上来的便是蜀中的风味。

一顿宫宴吃下来,竟是把五湖四海的味道都大略地尝了一遍,谁都得感慨他们大雍朝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要不怎么能孕养出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多的戏目

很难得地,每个人都吃得肚皮滚圆。

有长得胖的,免不了要在桌下悄悄松松腰带,免得一会把腰带给崩断了。

饭饱酒足,皇后因着肚子月份大了,便没有随开泰帝一起登楼去赏烟花。

太后也推说年纪大了,不喜热闹,先回去了。

太子殿下拉着姜若皎屁颠屁颠跟在开泰帝身后,要去城楼上占个最好的视野看烟花。

开泰帝瞅了这对小儿女一眼,心情不是很好,想着等明年一定带上卢皇后登楼,要不然就只能光看着儿子儿媳在那你侬我侬了

太子殿下是一点都不避讳旁人的,到了城楼上转悠了一会,马上拉着姜若皎跑到自己认为最适合赏烟花的位置不挪窝了。

每个商户都给自家放的烟花起了个好意头的名字,等开泰帝率着文武百官登楼,旁边的礼仪官就开始一个个地念花样。

第一个叫得最俗,说是什么“百花齐放”,抬头看去果然称得上是“百花”,只见砰砰砰地几声响动,天上顿时什么颜色的都有,还开得有高有低。

底下的百姓有的仰头欣赏刚绽开的烟花,有的垫脚看向城楼上的开泰帝和文武百官,不管姜若皎目光落到哪儿都能看到许多人挤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