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时候,杜规伙终于能喘口气了。若是头脑清醒,就最好趁着这个时候坐大,打下属于自己的基本盘另外,也要考虑能不能直接顺流而下去建邺偷家就算以杜规他们现在的势力,不敢说今日占下京师,明日号令天下,也能顺势抢一波,敲诈番京师中的世家大族。
到时候再回到地方种田经营,岂不美哉
再者,若真有这样一番,朝廷肯定乱的不像样子,朝廷的威严也会进步衰落。到了那个时候,起义军
想要行事也更容易了。
不管杜规身边的人有没有膨胀起来,反正王成牟是挺清醒的,这方面的筹划自不必说。但在筹划这之外,他又有另外的建议,而这个建议正是让营中氛围变得有些微妙的原因。
“明公,要我等看来,如今远离南陵,客籍他乡,再想聚集丁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若丁口聚集不力,势头就会衰落下去而入明公这般做大事,最怕的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非得气势如虹,总能高歌猛进不可”至少初期到中期是这样,不然起义队伍就会夭折散去
开始的起义军是没有容错率的,这点要到中后期才会好一些。
简单来说,营中有部分人,以王成牟为首,想要请杜规打出一个明确些的名号不说称王,至少可以对外有个将军某公的称号。
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这里说的名号和器物,看似是虚与实,其实说的是一样东西,因为器物指代的也是一些有象征性的东西。比如说官员所有的官印,不能说搞到一块官印就能去做官了,但那确实是官位的象征,是权威的具现化。
名与器,指的都是背后代表的礼法、规则
如此就可以知道了,历朝历代的起义,起义领袖在自己的名号问题上都是有番思量的。不可以弄得太大,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体现的就是这点,出头的桩子要被打,太早称王这就是拉仇恨、上buff了,是会成为朝廷重点打击的
但也不能不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始终没个名号出来,看似是小事,实则对士气,对外界看法影响极大这上面不考虑好,起义军甚至无法做大做强
杜规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想过这事儿,更别提王成牟已经通过其他人对他有过番间接提醒了。此时再说,杜规心中有数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还得做出踌躇的样子,只说要考虑番。
三劝三辞这种事也不只是发生在当皇帝的时候,而是处处都有这样的潜规则。
果然,也未出人意料的,数日之后,杜规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下属送上的明德将军的称号。然后,就以这称号在南豫州与荆州、江州交界处扎下了大旗,经营起基本盘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