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第 306 章(1 / 2)

麒麟儿 三春景 2232 字 16天前

和蔡弘毅汇合之后,许盈干脆离了马车,和他骑马并行。两人除了说说自己的情况,就是许盈问蔡弘毅建邺近况了虽然许盈在建邺认识很多人,书信往来间足够他掌握建邺这边的风向了。但真正的具体情况哪里是几页书信说的清的,趁着如今还没进建邺城,正好听蔡弘毅说说。

蔡弘毅也是新近从荆州离任,在建邺呆了不超过三个月。但他向来周全细心,在建邺官场上混了三个月,已经很够他知道些东西了。就在他的讲述中,建邺的情况渐渐铺陈开来。

当初让许盈需要暂避风头的南北之争已经落下帷幕,一些看不清楚大局,又或者看清了、但没得选的南方势力选择了反叛。这当然是失败了,这个过程中甚至没有动用多少侨居势族的力量,光是南方内部的分歧就足够让一切结束了。

掌握着话语权和政治资源的侨居势族拉一批、打一批,有些南方势族为了他们给出的好处,又或者是真的相信这是对南方更好的解法,选择了出人出力镇压叛乱几场叛乱彻底摧毁了南方十几家势族,以及不知道多少家豪强,而动手的大都是另一批南方大族。

而南北之争后,表面上南渡小朝廷终于能够同心戮力了,但事实上哪有那么简单

先不说南北之争的余波犹在,朝局上侨居势族和南方大族都尴尬。只说赢了南北之争的侨居势族内部就很平静了吗当初大家都是异乡来客,侨居江左,自然可以团结一致,此时已经反客为主了,当主要矛盾被解决,一些次要矛盾自然就暴露出来了。

朝堂内各种站队先不说,如今最显眼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小皇帝想要攫取更多实权,而袁继为首的一批渡江旧臣作为实权派不肯放权。另一个则是北伐问题了,此时南渡也还没多少年,北伐的锐气是有的。

有的人看的长远,知道迟则生变,担心真的拖久了,北伐的锐气拖没了,说不定小朝廷上下会安于江左富贵、安逸。到时候再谈北伐,阻力会比现在多的多因此,一批人无论是出于公心,又或者是有利益牵扯其中,都大力主张起北伐来。

有主战

的,自然也有反战的也不能说是反战,这年头北伐还是南渡小朝廷的政治正确。所以这些人只是说时机尚未成熟,朝廷刚在江左安顿不久,这些年又要平定地方叛乱、抵抗北方时不时的骚扰,并无余力北伐。

别的不说,北伐总要钱粮吧以如今国库中能饿死耗子的情况,北伐所需的钱粮从哪里来

这两年比起初来南方时,朝廷的进项多了很多,皇家不再那么窘迫了,朝廷也终于能组织起基本的管理。但要说富裕,那肯定也是没有的。这就像是一个人,原来是一个月挣八百块,活着就是受罪,只能说吊着一口气,自然不可能存钱。而现在一个月挣两千块了,勉强能够维持最基本的需求了,但依旧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想存钱只能靠做梦。

反战派掐住这点不松口,但这可没法说服主战派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正反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而且只听一面的话都会觉得像那么回事。反战派觉得自己理由充分,那主战派还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呢

本来朝廷的开支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而如果以朝廷无法钱粮为理由拒绝北伐,那估计永远都不可能北伐了朝廷永远都有各种要用钱的地方哪怕是盛世呢,管钱的衙门都常常抱怨库房要空了,让下面的人省着花钱。

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北伐之事何等紧要,难道真要等到其他方面都满足了,才能轮到北伐申请款项

所以,哪怕其他地方先不管,朝廷也该勒紧裤腰带北伐才是

两边都有自己的道理,此时已经快打出猪脑子了小皇帝和袁继为首的实权派斗起来,这还有些敏感,很多事情都是引而不发的。相比之下,主战派和反战派就不同了,这是可以大声嚷嚷出来的,两方明面上对立起来,最近在朝堂上吵的相当热闹呢

这些建邺的情况,许盈不止自己听,还让其他学生也跟着听。大体的情况他们也都知道,但想要听到如此详细,甚至带有内幕的消息,那就是之前在外地时不能的了。

就这样,当日晚间师生几人还秉烛夜谈了一回。等到第二日午前,一行人将要抵达朱雀桥前,

许盈对此时建邺城中的风起云涌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

“若冲”见到远远的车马队,早就等在这边的大户僮仆连忙去秉告主人,此时迎上来的自然都是许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