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第 274 章(1 / 2)

麒麟儿 三春景 2489 字 16天前

关于许盈想要在长城县办一家他口中所谓书院的私学,他身边的一些人都是提前听他说过的。对于这个,罗真倒是无所谓,但卫琥和乐叔乔却是十分积极,甚至积极的反常只能说,他们很早就觉得许盈的才能与思想应该更为人所知

虽然现在许盈有偌大的名气,但这种名气的基础更多是依托于文采。在卫琥和乐叔乔这里,即使是卫琥这个文艺青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文采相对于许盈身上更令人在意的才能与深邃的思想,确实是差了一筹的。

他们的心情就和希望自己偶像破圈的粉丝差不多,总是希望许盈能够获得更多的肯定。

他们知道许盈支持办的私学和他自办私学做老师有一定差别,但卫琥和乐叔乔也很聪明。就和许盈意识到了,他做了金主和创始人之后,这长城县书院不可能完全摆脱他的影响一样,他们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点。

之前已经和身边的人说过书院的事了,这个时候再用来说服余范则更加轻车熟路。

余范思索了一会儿,倒是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拱拱手道“大人心系百姓社稷,我等谁不拜服此是好事,也是大事,怕是在下有些力有未逮。”

许盈知道,余范必然是动了心的,毕竟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好一个名特别是余范是个聪明人,早早就意识到在现在的政治生态中自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所以干脆舍弃了仕途,直接走了学术路子,至少在长城县地方上谋得了一席之地。

对于现在的余范来说,如果不求名,他还能求什么呢

非要此时做如此回答,说是推辞都嫌力度不够这只不过是大家日常性的谦虚罢了,真的一上来就舍我其谁,这可不是华夏文人的传统性格。能够直接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终究是某种程度上的另类

另外,余范也有提前留余地的意思华夏人一向不喜欢把话说的太满,其中除了谦虚,也是防止事情不成,之后大家脸面上都不好看。这个时候先说自己才能不够,今后结果不那么好,再回头看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打脸。

范本身出身寒门,走到如今的位置不容易。相比起那些世家出身的地方名士,他的性格可以说得上小心谨慎。如今遇到许盈的招揽,虽然心里十分心动,但表现在外还是内敛的。

许盈知道他的心思,自然也愿意给他这个面子,所以又再三邀约、鼓动了几句,最后道“县中上下谁不知余先生私学之中,余先生处为最佳外县亦有学子专门拜师之所以请先生出山,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先生就不要推辞了”

余范这个时候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只说自己要回去再考虑考虑毕竟这不是什么小事。

许盈这才没再劝他当然听得懂话,这个时候再说考虑就不是真的考虑,只不过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就像大臣劝开国皇帝进皇帝位时中间总有一个三请三让的过程。真的直接就上,那就显得太急不可耐了。

读书人的矜持还是要有的。

劝好了余先生这里,许盈私下又找虞恕说了这件事“此事县尉如今也知道了,不过此事光靠余先生一人恐怕支撑不起来。余先生到时还能联络一些过去的同窗来共同担任书院的夫子,我也能寻来一些人但这些都是负责文教之人。而一间书院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要注意。”

为什么在虞恕知道这件事之后,还要私底下找他商量就在于这里了。一所学校,或者说宋朝时臻至巅峰的古代书院,其中除了学生和老师,总是需要一些人来负责行政和后勤工作的。

这方面,许盈需要一个地头蛇来帮忙许盈很看重书院的事,这个人必须是信得过的。而相较于其他人,虞恕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许盈交代的这件事,虞恕当成是头等大事来对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现在一心将许盈当成是自己的进身之阶,想要成为得到许盈扶持的自己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巧宗儿,就是不想讨好许盈,他也会想办这件事。

教化一直是官员最重要的政绩,也是最王道的政绩之一相较于其他政绩吃力不讨好,又或者成本高,教化可以说得上是惠而不费当然了,如果只是想要搞搞政绩,教化是很容易做的

。但如果是真正的教化,那又是千难万难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可不是说说的。

许盈显然是个认真的人,这样大张旗鼓地搞这件事,事情必然小不了说不定就是一场盛会而如果参与到这种教化盛会中,哪怕是作为协助者,也能吃到不少红利像余范之流,自然可以获得士林名望,而他就可以获得政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