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兴回到长城县之后,许盈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长城县县令的工作节奏。之前也做了一些事,但大多是过渡工作,为前任县令的一些事情扫尾,同时也搞清楚现在被他捏在手里的县衙各方面是什么情况。
扫尾差不多了,也抓住了人事和财政虽然这种抓住是很粗浅的,接下来就要盘算着做事了。
总的来说,许盈不是来搞破坏的,也不存在什么仇富心理。知道此时地主豪强占据大量资源,普通人日子不好过是大势,除非出现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不然这个没得搞。所以他也不会上来掀桌子,真要那样做,除了结仇外,对地方的好处其实并不大。
即使许盈在的时候大家勉强忍耐,他离任之后也是要卷土重来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变。
他的计划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无非就是给长城县引进一些产业。说起来,在长城县搞些产业还真的比别处有搞头,这里因为地形的原因本身就容纳不了多少农业人口,普通人土地不够,没多少出路,豪强也不见得安于现状。但事实就摆在面前,大家不想也没什么办法。
若有合适的产业,阻力会小很多如果是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就不能这么干了。那些豪强还拼命地给自家庄园捞人,大型庄园里不知道多少隐户许盈想要搞手工业捞人,那就是在挖他们的根
这种矛盾恰似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北方和南方,南方的种植园圈住了大量黑奴,而北方工业大发展需要劳动力,这就需要黑奴离开种植园去到工厂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爆发了大战,差点儿将美国分裂了。
而且以现今的世道来说,真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许盈也不会选择引进手工业。如今南北最常见的是粮食短缺,南方相对不缺粮,但具体到个人,又因为分配原因,普通人总是难以饱腹。在那种农业发达的地区,许盈要做的其实是让更多隐户落籍,开垦荒地,让自耕农多一些,增加自耕农的抗风险能力
以此时的生产力水平,这其实才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是那样的话,许盈和地主豪强之间的矛盾就会
空前激烈。不过若只是一县之地倒也不是不能尝试,毕竟一个县的地盘不算大,地主力量没那么强,也更有转圜的余地。许盈只要找一些利益点收买地主豪强就行,这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难,许盈却相对容易。
许盈一边完善自己的计划,一边理顺衙署上下、县中诸事。这些都很容易,一开始他还有些生疏,但有家里带来的老幕僚在一旁把关,他很快就做的有模有样了。见他上手这样快,老幕僚还夸奖过,直说他有天赋
其实也不是有天赋,而是他眼界比这个时候的人要宽,总能够跳出现象看本质,这都是上辈子受到的现代教育的功劳。再加上这辈子接受的精英教育,对当此之世的规则、世道有很深的了解,两者结合,若是学术上的东西也就罢了,这种世情上的知识却是显得特别通透。
也因为才只是计划阶段,这段时间的长城县显得比较平静。最多就是许盈在堂,很多事抓的严了一些,鱼肉乡里的小吏没法再做了,一些县令搞的捐税停了,司法审判上也更公平。
此时的地方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集行政、军事、司法等于一体的,甚至还有私自搞捐税的。只要名目合理,这在此时的官场上是完全合规的其实名目不合理问题也不大,只要将影响控制住,不要做的太过分就行。
还有地方官贪污那叫贪污吗那叫合法所得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笑话,但在此时却是现实。说起来令人不敢相信,此时的地方官所谓俸禄,表面上说四百石、八百石、一千石的,实际上都是虚的,根本无法收到朝廷发的粮食或者钱。地方官的俸禄需要自己去筹集,说是筹集,不就是鱼肉乡里
也难怪地方官可以自己创收搞些捐税了,朝廷自己不给发俸禄,就是想阻止也底气不足啊而这样做,对于百姓来说,成本却是更高了因为地方官才不会见好就收,他们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有不少政权是这样的,所以北魏改革是就有一条是给官员发俸禄。许盈当中学生的时候不明其意,觉得这条改革内容很奇怪,当官不给发俸禄算是怎么回事儿但也
没多计较,只知道记下来考试用,后来大学专门学了历史才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