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一荣俱荣(1 / 2)

第551章 一荣俱荣

胡穆显得有些忐忑和紧张。

当初在家里读书时,他久闻张安世的凶名,对张安世自然是全无好感。

可到了铁路司,方才知晓这位宋王殿下的厉害之处,耳濡目染之下,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对宋王殿下敬佩有加!在此熏陶之下,若是不对张安世心生敬仰,那才是咄咄怪事。

上一次重伤,面圣时也无从分辨张安世。

这一次,见张安世活生生的在自己的面前,还如此的热切,自然而然,心头一热,当即与其他人一道纳头便拜:“见过殿下。”

张安世显得很是随和,喜道:“不必这样客气,都是一家人。”

张安世落座,随即道:“都坐下说话吧,不必拘谨,此番教你们来京城,只为一件事,就是不知你们对驿站有什么看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伱,都想从对方拿看出点什么。

此番被召来的人,有的是在栖霞商行里公干,有的是在钱庄,也有的如胡穆一般,在铁路司。

来路很杂,可都是各司举荐上来的精兵强将,其中有几个,甚至是张安世亲点的。

他对一些人颇有几分印象,晓得这些人,大多都是从文吏一步步上来的,这样的人……至少眼睛和心里头都不会糊涂。

甚至还有人,因为升迁和调动,曾经在许多的地方公干,其实人大抵就是如此,肚子里有了一定的墨水,而后让他在各处历练,实际上……并非只是让他要将所有地方的业务都精通,而是在不断的调动过程中,大致掌握办事的方法,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即便是陌生的领域,也可驾轻就熟。

想了想,倒是这胡穆率先道:“驿站的情况,下官略知一二,近来也听说了一些驿站的时闻,都说驿站的情况甚是糟糕,以至弊病重重。”

顿了顿,胡穆接着道:“不过在下官看来,弊病是一方面,其中重要的是,驿站的职责不明,既要迎来往送,又要传递公文,甚至还被沿途来的官员,差遣着办其他的杂事,以至对驿站而言,反而事事都做不好,最终只变成满足个别人的差役了。”

张安世朝他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於是胡穆想了想,又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弊病出现,也就稀松平常了。但凡做一件事,首要的是分清主次,厘清权责,再将钱粮和骡马,进行造册,确保财物。等这些东西疏通了起来,事情也就好办了。”

张安世道:“这样说来,你是认为,驿站的问题,还在人上头?”

胡穆决然地道:“对,治事先治人。”

张安世沉默片刻,斟酌着道:“可驿站每年花费钱粮无数,你又有什么看法?”

胡穆又认真地想了想道:“根本之途,在於还在职责上头,就好像铁路司一样,倘若这铁路修建起来,只负责运送士人和官眷,那么……连年亏损也是必然的。而这铁路司,尤其是直隶的铁路司,能够日进金斗,说穿了,就是分清了权责,哪一些业务,是专门用来挣银子的;哪一些,则是负责朝廷的职事的。这一点,铁路司就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时承担货运以及客运,倘若朝廷需调动兵马,铁路司又需如何应对,亦或者,地方大灾,铁路司如何承担运粮的职责……”

胡穆此时可谓是搜肠刮肚,其实他这一套,无非就是自己在铁路司里公干时总结的办法罢了。

这种念头,无非就是一次次在处理问题时,自己瞎琢磨,并没有什么章法,完全是想到哪是哪。

甚至他还有些紧张,不断地观察张安世的脸色,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好不好。

张安世却不知胡穆此时的心情,继续鼓励道:“还有呢?”

至於驿站的事,进京之前,邸报之中就有议论,其中抨击声最大的,自然是驿站靡费钱粮的问题,胡穆这些时日,看邸报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一些思考。

於是,他努力地绞尽脑汁,继续道:“驿站的情况……可分为两种,譬如传递公文,此事关系朝廷,那么……如何确保做到快马加急,或者采取一切办法,最快将奏报和公文送达。而平日里,这么多的人马,若是闲置,不免可惜,为何……不可采用一些类似於代人传书之类的办法呢……”

张安世来了兴趣,勾唇一笑,他兴致勃勃地看着胡穆道:“这些,你是如何想到的?”

胡穆忙道:“这……这其实是……下官在饶州站那儿……有所体会……”

“体会?”张安世虽是带着疑问的口吻,唇边却带着淡淡的笑意。

胡穆道:“饶州站上下,大多数人都来自天南地北,大家都背井离乡,可离乡之人出来闯荡,不免思乡,亦或……对故人颇有几分念想。因而,每一次有人告假回乡的时候,总会有人请托登门,尤其是此人离自己家乡近一些的,都希望此人能帮忙传递一些书信,亦或者是……带一些东西回去。”

胡穆顿了顿,又道:“其实传递书信,这样的事……历来有之,只是……寻常百姓,大多都禁锢在乡中!国朝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就曾不许百姓私自离乡,以免滋生流民之害。”

“国朝之前……虽无这样的规矩,可实际上,真正离乡的百姓,却是凤毛麟角,盖因为……寻常百姓,或是租种土地,亦或摆弄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若非是徭役,谁肯轻易离乡,这沿途的盗匪,还有各种针对外乡人的市井泼皮,数都数不过来,人一旦离开了本乡,死了都没人知晓……”

胡穆说着说着,叹了口气道:“至於,对书信有所需要的,大多都是达官贵人,亦或者是商贾,他们倒是会时常传递一些书信,不过这些人,大多殷实,家里有奴仆,似传递书信这样的活计,直接让自己的奴仆跑腿代传即可。下官惭愧,下官在家中读书时,也与不少友人有书信往来,大抵都是修好的书信,自有人跑腿。”

“因而,在从前……我大明其实除了公文和达官贵人们之外,几乎是极少有书信的需求的,可现如今……下官倒以为……大大不同了。至少下官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

张安世下意识地问:“你所见的是什么情况?”

胡穆随即就道:“一方面,达官贵人跑腿的事……少了。”

“哦?”张安世竟有些诧异地道:“这是什么缘故?”

看着张安世凝神静听的样子,胡穆越发的显得从容,侃侃而谈道:“因为人力涨了,单说在饶州府,因为饶州站大量的募工,因此,人力大涨。以往的时候,这地方上的贵人们,若要招揽奴仆,灾年的时候,就算是每日给两口饭吃,都不知多少人纷纷来投效,即便遇到了好年景,这托身为奴者,也是不知凡几。至少据下官在吉水县时就知晓,人力……历来是贱如草芥的。”

他抬头看了张安世一眼,继续道:“可饶州站在一年之内,却让人力暴涨了数倍,而且下官以为,将来……人力只会越来越珍贵,如今,修铁路需要人力,兴建的作坊需要人力,货栈和码头上,搬抬货物也需人力,甚至铁路的运营,还有学堂、医学院、巡检所都需人力,这人力怎会不水涨船高呢?”

说到这里,他勾唇笑道:“正因为人力价格大涨,以至於……以往,那如草芥一般的人力,现如今已轻易寻不到了,只会送一封书信,却教一个奴仆,辗转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来回奔走,此等事……据下官所知,便是不少士绅人家,也已开始有些肉疼。”

张安世颔首,不吝夸赞道:“原来如此,倒是你观察入微,本王反而没有想到。”

胡穆笑了起来:“说来惭愧,当初使唤这些草芥般人力的,正是下官这样的人。”

张安世咳嗽一声,干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