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挡我者死(1 / 2)

第285章 挡我者死

张安世拜别了太子,随即便回到了南镇抚司。

陈礼见了张安世,耷拉着脑袋,张安世落座,看了他一眼,才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陈礼苦笑道:“公爷,事情闹大了。”

“闹大了?”张安世又瞥了陈礼一眼,挑了挑眉道:“怎么个大法?”

陈礼道:“京城的读书人,现在都在议论,参与的还有百官……这事儿……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

张安世对此,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整件事,涉及到的问题比较严重。

大家虽然不知道为何太子开府监国,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这事的关键之处就在於……人事。

是的,人事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牵涉到了权力,牵涉到了话语权。

在人事方面,大臣们虽然表面的风轻云淡,可实际上却是攥的紧紧的,比如朝廷的廷推制度,大臣们往往给皇帝提供甲、乙、丙三个人选。

皇帝看上去是三选一,拥有选择权。可实际上,这三人至少有一人……是皇帝绝不会选的,另外两人,也一定有人陪榜,有人才是正主。

而廷推,乃是三品以上大臣的公议,贯彻的乃是大臣们意志。

一旦皇帝有其他的主意,破坏了这个制度,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根本和他们不是一个路数的大臣进入庙堂。

这对整个大臣群体而言,都是致命的。

东宫的公推,看上去并不重要,可张安世提议另一个人选,却等於是开了一个先例。

这个先例一旦开始,也就意味着,提名权的丧失。

而失去了提名权,本质上就等於失去了决定权。

正因如此,张安世在东宫的公推会议上突然来了这么一下子,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先是大臣们不喜,而后……士林也开始闹起来。

许多读书人开始关注此事,有做诗的,有写文章阴阳怪气的,还有直接大声喧嚣的。

至於风口浪尖上的秦政学和杨溥二人。

这秦政学依旧还稳坐於钓鱼台,因为张安世和杨溥的对手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舍人,而是整个大明朝廷,是天下的读书人。

杨溥却彻底地懵了,回家之后,立即告病,以免引起公愤。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找上门,不少人义愤填膺,劝告杨溥不要和张安世这样的人厮混一起,读书人应有气节。

杨溥是百口莫辩,他要说这事和他无关吧,人家也不信,不然人家张安世为何不推荐别人,就非要推荐他呢?

张安世此等佞幸之臣,当然是喜欢结党营私的。谁是张安世的党羽……不是你杨溥是谁?

杨溥是个聪明人,这个时候,没有办法解释,所以他什么也没说。

而是在耐心地等待。

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因为他很清楚,用不了多久,事情就会明朗。

这事引起了公愤。

公愤的意思是,即便是有锦衣卫晃荡,读书人还是当着面破口大骂。

校尉威胁要拿人,对方一笑,来,抓啊!

就恨不得把自己塞给锦衣卫校尉了。

你锦衣卫若是抓人,那就再好不过了,片刻之间,名震天下。

陈礼觉得憋屈,他还是忍住了,让下头的校尉们不要轻举妄动。

因为一旦开始抓人,就会不可收拾,到时候非但帮不上威国公,可能还会帮倒忙。

这其实就是真正的心腹和虚假的心腹之间的区别,真正的心腹会考虑事情的后果,做出对张安世有利的选择。

若是虚假的心腹,一见这样的好事,立即就拿人,好在威国公面前显得自己办事得力。

此时,陈礼眉宇间透着担忧,道:“公爷,事情很不妙,连文渊阁诸公和六部部首也对此颇有微词。”

张安世却道:“其他人可以忍,秦政学这个人,我无法忍。”

陈礼无奈地道:“可卑下查过了,此人在翰林和詹事府任职期间,并无劣迹。”

张安世道:“或许将来有呢?”

陈礼:“……”

陈礼听到这话,心里应该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过的,这不就是莫须有吗?

而张安世心里却是苦笑,因为……虽说是莫须有,可永乐第一赃官,这秦政学若说第一,就没人敢说第二的啊!这家伙当权之后,几乎属於要钱不要脸的典型,丧心病狂到了极点。

这样的人,若是做了詹事府学士,承担类似於东宫之中文渊阁大学士的职责,那还了得?

而且陛下也在看着呢,若是东宫连人事都无法搞定,那还要东宫开什么府,要你们何用?

张安世想了想道:“是吗?此人……没有什么劣迹?”

陈礼很实在地道:“除了读书,就没有其他的恶迹,不只如此,平日里也与人为善,朝中诸公,许多人都很是欣赏他,比如胡公……因和他同年,对他也多有关照。”

张安世眯着眼道:“伱的意思是说……这秦政学……志在必得,我们得捏着鼻子认了?”

陈礼语重心长地道:“公爷若是不喜此人,以后再想办法吧。只是此次,怕是拦不住他了,下官让卫里的人研拟过……只怕……真的挡不住。”

张安世带着几分恼怒地道:“公推,公推……这不是谁上头有人,谁的关系好,大家就推谁吗?真是岂有此理!”

陈礼道:“国朝自有国朝的规矩……”

张安世此时显然没有耐心听陈礼的这些话,突的道:“你觉得杨溥如何?”

陈礼顿了一下,便道:“此人,不显山露水,平日里也颇为低调……”

张安世又道:“秦政学是哪里人?”

“祖籍江西,世居浙江慈溪。”

张安世:“……”

张安世道:“调他的资料来,我看看。”

片刻之后,一份资料便到了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看过之后,便道:“他父亲有七房小妾?”

陈礼道:“此公号称当地首善。”

“又是一个大善人。”

张安世摇摇头:“我大明什么都不多,就是善人多,人人皆善人。”

说着,张安世眯着眼,又细细看过之后,道:“善人……善人……去办一桩事吧……”

张安世别有深意地看了陈礼一眼,却道:“这事,你来布置。”

说罢,细细地吩咐了一番。

陈礼微微张眸道:“真有这么灵验的……”

张安世拍拍他的肩道:“你这家伙,想什么呢,快去。”

说着,对外头伺候的人道:“来人,给我备车,对了,多找一些护卫来。”

张安世随即,出现在了杨溥所住的宅邸外头。

这是一处小院,南京居不易,尤其是杨溥这样的清流官。

张安世让人下了拜帖。

杨溥亲自出来迎接。

“见过威国公。”

张安世哈哈笑着,亲昵地挽着他的胳膊。

这让杨溥心生抵触。

张安世似乎看出了他的心绪,道:“杨先生似乎不喜我来?”

杨溥道:“岂敢。”

这话是这样说,心里却笑得发苦,这算什么事啊,这张党余孽,算是做实了。

边往里头走,张安世边道:“此时杨先生有何打算?”

“没有打算。”

“没有打算?”张安世道:“我推荐你,是因为觉得你有才干。”

张安世很认真地道:“现在是多事之秋,我的姐夫身边,需要有才能且忠诚的人辅佐,所以我才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荐先生。”

杨溥道:“多谢威国公美言。”

他甚至不愿叫一声公爷。

叫威国公,就生疏了。

张安世自也品出了几分意味,微笑道:“你一定有顾虑吧。害怕别人说你与我有勾结?”

杨溥沉默。

张安世便又道:“大丈夫在世,只做对的事,至於别人怎么看待,何必在乎这么多呢?你在南京城,住的不好,想来平日里生活也辛苦吧。”

杨溥倒是如实点头道:“京城居住,确实不太容易,不过下官已算是比天下绝大多数人过的好了。”

张安世道:“问题就在这里,连你都为一日三餐而发愁,那些不如你的人,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是进士,将来前程远大,不愁自己的将来。可天下军民,哪有你这样的运气?”

杨溥很是认真地看了张安世一眼,道:“威国公似乎很顾念民生?”

张安世却道:“你见我出门,为何穿甲胄?”

“愿闻其详。”

张安世很实在地道:“因为不安全。你让天下百姓们过的不好,还敢穿儒衫出门,这是极危险的事。”

杨溥莞尔,请张安世至中堂,邀张安世落座,便道:“威国公此来,所为何事呢?”

张安世道:“詹事府大学士之位,非先生不可,这是我的意思,也是我姐夫的意思。”

“秦舍人学富五车,资历也足够,下官以为……”

张安世摇头:“我看这秦政学,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这样的人若是主持东宫,才是害人。”

杨溥又沉默了。

他不想在张安世面前说人是非,何况这话题在这个时候也很敏感。

而张安世也打量着杨溥,他之所以厚着脸皮来,是想赌。

赌这杨溥有雄心壮志,绝不是甘居人下之辈。也赌杨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於是张安世又道:“先生去过栖霞吗?”

“去过几次。”

“民生如此。”

“不错。”

张安世道:“栖霞可以不错,为何天下其他的州县不可?”

杨溥道:“这不一样。”

“其实是一样的。”张安世道:“最重要的是,敢不敢去干,肯不肯去用心去干。现在陛下命太子开府,我看……这是陛下有意想要称量一下太子,看来……是该大刀阔斧了。东宫这边,需要一个能够披荆斩枣,肯用心去办事,且行事老成,不会出差错的人。”

“为何选中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