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和亲(2 / 2)

一世成欢 玖晴 4100 字 16天前

在拦着丞相宋温如痛哭了几场之后,终於联合了大半的朝臣,於七月底的早朝上苦苦进谏,请求皇帝,停止招魂台的建造!

萧绍昀对於大臣们的齐齐上书,皆是怒斥驳回。

招魂台离建造完工就差一步之遥了,他绝不可能在此时放弃!

即使兵部尚书赵诗真平日里对朱思明很不以为然,此时也真的是急了,没有银子,西北的军饷怎么办?

若是没有军饷,将士们又拿什么来守卫边关?

而礼部和工部自然是与皇帝站在同一边,一力反对。

若是招魂台停止修建,待选的秀女怎么办?皇上可是已经说了,要等着招魂台修建成功之后再行选秀。

招魂台一旦停建,也就意味着礼部和工部无事可做,无财可捞。

大臣们在太极殿争来争去,最终也没能让皇帝改变主意。

“还请皇上,三思!江山社稷为重!”

一向不喜欢拆皇帝台的宋温如,也被逼无奈,下跪再三叩首向皇帝进言。

“众位爱卿所言之事,朕心中有数,至於西北之战,不日即可止戈,众位爱卿无需多言。”

众位大臣齐齐看向赵诗真,赵诗真看着皇帝——这怎么可能?

胡人此战代价极大,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就偃旗息鼓,而不是趁着此时大齐各地动荡,趁火打劫呢?

满朝文武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宫中两位几乎被人遗忘的长公主,封号定了下来,才从中琢磨出几分味道来。

先帝所出的两位少年长公主,三公主得了安国长公主的封号,四公主得了定国长公主的封号。

消息随同皇帝的圣旨一同传到后宫,两位长公主身边的人顿时觉得像是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了一样——从来除了嫡公主,哪有庶出的公主封号中能带有国字的?

就连惠郡长公主都没有这般的殊荣!

定国长公主萧惠歆自然是欣喜不已,可是安国长公主萧惠雅却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皇上虽说是以嫡公主的位份来为我们赐封,可是,却没有明确的封地,况且,这名字……安定皇姐已经是个故去之人,沿袭她的封号,并不是祥兆。”

萧惠歆怔了怔,觉得姐姐说的十分有道理,却也想不出来哪里不对:

“姐姐,会不会是你想多了?”

“但愿是我想多了,可我总觉得心里不安……”

若说是因为晋王兄的提醒,皇上觉得这么多年冷待了她们,给予补偿,才给了她们这样的封号,可是封地呢?

对她们如今的处境来说,封号如何,其实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封地,她们才有依仗,作为无父无母的皇家长公主,她们才有了这一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今的这一切,根本就不合情理!

礼部也同时受到了宋温如的责难:

“方大人,即使你要讨好皇上,也不能这样罔顾法度,选出这样的封号给两位长公主!更何况,你也不看看如今这是什么时候,朝廷多事之秋,却还……”

方含东简直委屈到家了:“丞相大人明察,两位长公主封号之事,皇上之前根本没有跟属下商议,我也是今日早朝第一次听到皇上说起!”

就在文武百官百思不得其解,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之际,萧绍昀又一次没有和任何人商量,颁了一道圣旨下来。

这一道圣旨总体说来只有一个意思:着礼部挑选使者,前往宁州议和,并且送安国与定国两位长公主前往宁州,与胡人颉利可汗和亲!

这道圣旨立刻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秦王在宁州已经与胡人鏖战了这么久,眼看着胜利在望,只要再支撑一段时间,就能彻底将胡人赶出西北,这个时候,却要大齐主动求和,并且送上公主去和亲,这简直是大齐的耻辱!

这一次,不仅仅是满朝文武反对,就连席泽岩也坐不住了,硬撑着进了宫去找皇帝。

“大齐传承百年,从来就没有过送公主和亲的先例,难道我堂堂大齐,还要委屈皇家的公主,牺牲自己的一辈子去换取边境的和平吗?何至於此?若真行此事,皇上可对得起萧家的列祖列宗?”

萧绍昀却是铁了心的要将两位长公主送到西北去,被席泽岩这样当面直谏,也丝毫不打算改变主意:

“安国与定国两位皇妹,生於皇家,居与富贵,享万民之供奉,当此万民有难之时,本该为君分忧,为民解难!这本是他们身为皇家公主的本分!”

席泽岩气得心口发痛,堂堂大齐,要去跟区区胡人求和——大齐到了这个地步,有这样的皇帝,还能如何呢?

萧绍昀的话传到后宫,定国长公主萧惠歆一下子就瘫软在了地上,难以置信:

“为什么要让我们去和亲?为什么好端端的要让我们去和亲啊!宁州,不是有秦王叔在吗?秦王叔可是大齐的战神啊,为什么还要我们两个弱女子去和亲?!”

身为公主,再无知,也知道和亲代表着什么。

远离故土,跋涉千里,从此身处敌手,彻底成为敌人手中的人质, 生死再不由己身!

更何况,听说那颉利可汗已经五十有余,怎么能为她们的驸马?

萧惠雅没有妹妹那般崩溃,但也觉得如同万箭穿心。

“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只不过是生在皇家……享万民供奉?我们何曾享过什么万民供奉?皇兄到底是有多恨我们,这样逼着我们去死……”

在妹妹的哭声中,萧惠雅走出了狭窄的宫室,望着头顶的一方碧空。

父皇,您若是在天有灵,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这个世上,还有谁能救救我们?!

梨花巷中,萧绍棠一接到消息,立刻就去找了袁先生。

“先生怎么看?”

袁先生眉头紧皱,思索了片刻,愤而慨之:

“真是好一出一箭双雕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