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国有圣君,朝有能臣,大明中兴!(2 / 2)

在看着张国纪和周奎的钢铁公司上市赚大钱后,周王朱恭枵毫不犹豫的也把自己的物流公司上市了。

作为本来就是整个直隶最大的物流公司的周王物流,这次上市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毕竟整个直隶的物流都被人家拿捏着,这周王物流必然前途无量啊。

很快,周王也通过上市自家的物流公司拿到了上百万银子!

这下不仅仅是直隶,而是天下震惊!

大明的民间这么富有吗?

每年为朝廷提供五六千万的税收,如今还能拿出上千万银子来投资股市?

大明的有钱人是真多啊。

作为藏富於民的典范,大明朝廷的民间有钱人简直是数不胜数,那些士绅,世家,家家都有自己的银窖,有数不清的粮田,有各种店铺产业。

虽然如今他们失去了粮田,但他们的其他产业却更加赚钱了。

而张好古所代表的的朝廷,是想尽办法让这些铁公鸡一样的地主老财掏钱发展,不然他们握着那么多钱不花也不用,纯纯就是浪费啊。

现在好了,他们的钱还是被掏出来了,如果他们还不愿意花钱,张好古还有其他办法。

别的不说,日后大同书院必定会变革,成为各地的小学、中学,而朝廷会集中力量办几所大学,到时候这学区房你们买不买?

不买你家孩子上学都比别人远,这些士绅豪族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落后?

到时候一栋学区房的价格有多高,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如今能让这些地主老财愿意掏钱出钱消费,自然是最好的,毕竟他们愿意花钱建厂,发展工业推动大明发展,总比张好古想各种办法逼得他们掏钱要好。

张国纪、周奎、周王朱恭枵这仨人在京师斗富,今天你买一栋宅院,明天我就买一套城外的庄子,后天他就一掷千金购买什么玉佛奇珍,三人各种花样的花钱,可是让京师的百姓开了眼。

而这方面,朝廷仿佛不知道一样,压根不管。

面对朝廷的装聋作哑,有御史上告,希望朝廷严惩这三人,省的京师百官和众人产生嫉妒等心理,但内阁的批复很简单:正当消费,不予理睬。

换句话说,人家凭本事挣钱花钱,与你何干?

这下御史们不乐意了,他们虽然眼下薪俸高了,还有养廉银子拿,但这也不能和这几个暴发户比啊?

看看周王朱恭枵吧,他把自己那漂亮的周王府重新装饰了一番不说,还整天坐着蒸汽马车到处炫耀,手里捏的都是玉制的核桃,身上穿的那是苏州最好的锦缎,这别的不说,那蒸汽马车就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

那鸣着汽笛的蒸汽马车到处跑,可是让京师的百姓熟悉了这样新奇事物。

百姓也知道,朝廷正在铺设的驰道,用的就是这个什么蒸汽机做动力,到时候是巨大无比的火车头带动着一节节车厢前进,那蒸汽动力机轮可比这个蒸汽马车的大多了。

而除了蒸汽动力马车,还有一样新东西出现在京师的市面上,那就是煤油灯。

相比原先的蜡烛照明,煤油灯持续到时间更久,光亮更好,而且更为精致。

但煤油灯的价格也不便宜,毕竟这东西刚刚研发出来,一时间还只有京师的富人在用。

不过很快,京师各衙门都换上了煤油灯,据说是张相爷特批的经费,为了让京师的官吏不用那么费眼盯着蜡烛,张相爷特批京师所有衙门都换上煤油灯。

这煤油灯进入衙门,京师百官和吏员们很快就感受到了煤油灯的便利和好用之处。

於是煤油灯开始在大明逐渐普及,各地衙门,那些有钱的世家豪族,大商人的店铺,乃至银行,都纷纷用上了煤油灯,张好古也借此将煤油灯推广到了大明各地。

这种对石油的另一种利用,很快就给朝廷收拢回大批的资金,这煤油灯制作简单,但可是朝廷专属,而且煤油你用完了总需要朝廷提供吧?

大明王朝的百官,商人,这时候也意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这是和煤炭、铁矿一样重要的资源,而且根据隐约透露出来的风声,朝廷正在根据石油研究最新的动力机械

而朝廷在最新的朝会上通过了最新的法案,那就是大明疆域上的一切资源,都归朝廷所有,无论是林木、还是矿产都是如此。

拿矿产来说,朝廷允许私人开采,但需要地方衙门和朝廷的双份批文,而且你还要有相应的资本与应急能力,而且开采的资源优先交易对象是朝廷,朝廷不需要才可以与其他人交易。

这项政策通过的速度是如此之外,不仅仅百官没有反驳,各地的大商人也罕见的没有任何反驳,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地方开采各类资源,这是一次绝对的利好。

至於交易对象优先是朝廷,这不是最好的吗?

毕竟朝廷的信誉和资本才是最强的啊,能交给信誉好又有钱的朝廷,这意味着他们也可以上市啊。

没看张国纪和周奎的直隶钢铁公司,那就是因为能直接和京津驰道供货,这才股价大涨的吗?

一时间,商人们在各地搜寻矿产,而原先开采的矿产也要重新签订合约,地方衙门还要查看你的应急能力与开采资质,毕竟挖矿是需要工人卖命的事情,黑煤窑黑矿洞这些东西朝廷可是明令禁止的,谁也不能拿大明百姓当奴隶去用。

当然,你要用异族,那朝廷管不着

大明的变化太大了,如果说之前的变化还是一年一个样,那现在就是几个月一个样。

这天启十一年才过去几个月啊,朝廷的变化就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

而朝廷发展的越来越好,张好古和朱由校自然也越开心。

将一份份直隶的变化送到朱由校手中,张好古笑道:“陛下,如此发展下去,大明将以一个良性的发展势头一步步前进,达成千秋伟业。”

朱由校翻看着这些直隶各地的数据也是忍不住感慨:“一座座工厂建立,开采煤炭冶炼钢铁,这些都是朝廷未来的动力啊。”

“如今朝廷是暂时能够满足各个层面的人了,百姓,商人,文官,武将,各方各面都能达成稳定,这可不容易啊。”

“但是日后如果朝廷再膨胀到一个更大的地步,师父你想过该如何吗?”

张好古缓缓说道:“陛下,历来王朝兴旺倾覆,说来说去无非是一点,资源不够了,矛盾太多各方利益无法满足。”

“这个资源、利益比较笼统,它是百姓的农田,是人人需要的粮食,是士子们需要的晋升通道,是商人们需要的市场,是一个王朝维持运转的血液,矛盾无法彻底消弭,但利益够大就可以压住矛盾。”

“只要大明还能维持这个良性运转保证足够的利益,百姓的耕田不会减少,百姓的收入不会减少,老百姓能养家糊口丰衣足食,士子们学成之后能有一席之地施展所长,商人们还有地方售卖自己的商品,这晋升通道还没有被堵死,官员凭借自身政绩可以晋升,将士们也能通过战绩获得功勳,那大明就不会出现问题。”

“以目前大明的体量,足以维持这个良心运转很久,而不想让大明有王朝末年,我们就要一直保持这个运转能良性的,活跃的,运转下去。”

“内部若是不够,我们就向外开拓。”

“陛下,这天下可大着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