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天启六年的大丰收——三千七百亿大明宝钞!
周奎还是从银行贷款了。
不过,用的不是自己的名义,而是信王朱由检的名义,他又没有什么地位,自然是拿着朱由检名头去贷款。
这生意,只要自己做成了,就还钱。
这要是做失败了,这不是还有朱由检还钱么?
周奎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亮。
而且,周奎也是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去搞什么玻璃大棚,投资四五百万,弄不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回本。
当然,听着这个意思是,你搞的规模越大,到时候卖的越多,卖的越多,回本就越快。
但是,周奎觉得自己没那么傻。
搞的越大,卖的越多,这西瓜的价格是不是要降低下来?
一旦竞争开始变大,这个利润肯定是降低的,谁能保证,十年,二十年之后还是这个价格?
周奎谨慎了许多。
他扒拉了手指头算了一下,立刻就做出了决定,自己绝对不能做玻璃大棚这个生意,这是一个并不算是很成熟的技术,直白点说,这就是拿来坑钱的。
投资太大,回报太少。
说的好听,你种一个西瓜出来,消耗的人力成本,消耗的西瓜种子平均到每一个西瓜上好像并不多,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是,你他妈的敢投入这么大,就会发现自己绝对是掉进坑里面了。
技术会一点点的成熟,但是,技术成熟了,成本必然是要下降的,等到成本下降了,伱不就是亏大了么?
但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自杀自,这是一个机会,这也绝对是一个商机,这大江南北的人肯定是要趋之若鹜的。
那么,转换一下思路。
自己不去搞玻璃大棚,自己专门生产玻璃行不行?
周奎琢磨了一下,太康伯张国纪那是狗皇帝授权,自己没法比,可是,自己貌似可以弄一下玻璃,不就是琉璃么?
如果能改进一下这个技术,如果能大规模的生产玻璃,那么自己可就是赚大了发了。
当即,周奎做出了一个决定。
去了信王府胡吃海塞了一顿,然后,悄无声息的把朱由检的印章给拿了出来,他的胆子也是极大,竟是找人冒充了朱由检,硬生生的贷款了五百多万出来。
主要就是要搞一个玻璃工厂,要好好的研究研究这个技术,一定是要比官方的玻璃厂价格更加便宜,还有就是要了解这些东西的习性。
因为是信王,所以利息也不是很高。
太康伯这边的生意还要做,好让自己还上利息。
只要自己这个玻璃技术发展出来了,立刻就甩了太康伯张国纪,他妈的,张国纪真不是个东西,明明的主要人工,主要的大头都是自己掏出来的,他却要拿走利益的大部分。
还有天理么?还有王法么?
如果自己还不上了?
这是朱由检贷款,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周奎是吃定自己这个女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