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看穿1切的“狙击手”(1 / 2)

也难怪总部首长会如此惊讶,飞行员头盔瞄准具这类航空器配套装备,国内不是没有立项。

东北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承担的苏—27仿制计划当中便有配套的俄制飞行员头盔瞄准具的配套研制项目。

问题是该项目是在东北和华北,而此时此刻总部首长身处的可是西南,和东北隔着十万八千里。

按理说应该没有这东西才对,结果这地方不但神奇的出现了,而且弄的还是更加复杂的直升机头盔。

是的,在九十年代,以阿帕奇为代表的先进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头盔,因为与机载红外探测装置、导弹导引头、机载火控装置交联,使得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可以从繁复的飞行操作与目标识别中解放出来,只需利用头部的转动与双眼的凝视,配合一体化的武器操纵杆,就可实现“看哪儿打哪儿”的科幻壮举。

基於此,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才可以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横扫伊拉克,以至於不少阿帕奇飞行员在战后接受采访时,不无霸气的说:

当我看到伊拉克的坦克,它就死了。

一时间,不明就里的人觉得美国太强大,先进武器是看谁谁死,各种卑躬屈膝纷至遝来;而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同样献上自己的膝盖,他们到不是因为什么科幻不科幻,而是自内而外生出一种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的悲凉感。

至於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懂得太多,所以才会明白美国人技术实力的强大。

首先是微电子,所有搜索设备和攻击装备全部交联到头盔上,这本身需要十分强大的信息和数据解决能力,其中的芯片、软件、架构、算法,无一不是相关领域的前沿。

其次就是头盔本身要控制重量,结合这么多的东西,却不能给飞行员带来身体上的负担,毕竟飞行员飞行时经常要承受大过载激动,对颈部脊椎的压迫本来就大,若是在顶个十几斤重的大铁坨子,正常飞行还好,一旦做过载机动,飞行员极有可能承受不住头盔的负荷被直接扭断。

所以这类飞行员头盔总体重量必须控制在2公斤以下,这是个什么概念,国内的80式钢盔的重量是1.25公斤,两顶钢盔的重量就超出这类可看哪儿灭哪儿的飞行员头盔的规格要求。

问题是钢盔上可什么都不放,而飞行员头盔上却要继承各种各样的集成电路和复杂组建,可既便如此,总体重量还不能超过2公斤,这就要求在头盔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是高端的轻质材料,而且必须细微到每个螺丝钉。

高端的轻质材料本来就少,还要细微到螺丝钉,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便是目视光学设备,这一点不难想象,所有的信息都能被双眼读取,同时还要保持极高的透光性,不影响飞行员正常的飞行视野。

透光、显示、集成,虽然只是小小的光学显示设备,但全世界能做出这类高附加值光学镜片的国家却屈指可数,目前只有美国和欧洲具备相关的工业生产能力,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都没办法达到欧美的技术水平。

没有先进的光学设备,哪怕前面处理的再好,也实现不了飞行员头盔看哪儿灭哪儿的超强能力。

然而这一切似乎在天上的那架直—12身上完全颠覆。

只见离地不过二十多米高的直—12直升机下方加装了一挺集成於遥控云台上的77式12.7mm重机枪,机鼻处则安装了一台球型光学探测器,再配合浑身的天线和传感器,整架直—12直升机显得十分的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