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致听了一下诸葛亮的第二策,倒也琢磨过味儿来了。
这个计策的核心,应该是利用谯地东南部三县百姓、对曹操迁民制造无人区的恐惧,来诱导百姓提前、主动接受我方的迁徙安排。
不过,刘备总觉得哪里还有点问题,但一时说不上来,他也就继续听诸葛亮侃侃而谈详述:
“这一流言散播出去之后,当地安土重迁的百姓必然会联想到:就算他们躲过了我军的迁移,留在了故乡,将来还是要再背井离乡。不是被我军迁,就是被曹操迁。如此一来,反正最终躲不掉被迁,还不如去一个负担轻一些、施行仁政的地方。”
诸葛亮这第二策,最终的实际效果,倒是跟历史上后来鲁肃当权时、曹孙争夺淮南人口的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所区别只是在於诸葛亮是主动使用,而鲁肃是被动等待这个结果、被天降馅饼砸到了。
刘备听了,心中也暗叫一声妙计,只是担心会不会有欺诈百姓之嫌:“这样会不会多多少少依然有点害民?我不忍对百姓用诈术呐。”
诸葛亮:“并不会,因为我并没有打算污蔑曹操,我只是预言了曹操将来会做的事情——我料定,就算我们不迁,但只要曹操看到了在淮河北岸沿河留人,会被我们持续骚扰、难以提防的前景后,他就一定会生出迁民移界、制造无人区的想法。
我只是算到了曹操将来会算到的做法,提前点破而已,又何诈之有?此其一也。
而如前所述,我这二策并用,也无法做到把所有人都迁走,还是会遗留下一小部分不信邪、坚决不想走的。而这些人留下了,正好将来可以验证我的说法,因为他们也会被曹操迁走。
将来等这个事实发生之后,那些已经被我们先期以温和手段迁到淮南的百姓就会看到这个榜样,到时候我军再加以引导、宣扬,让这个例子深入人心,百姓就知道我军从头到尾并无恶意。反正这地方他们已经住不了了。
区别只是在於:我们用分化引导的无形之力做事,而曹操用强,不给人选择的机会。如此大争之世,我们给了百姓选择,已经是相比之下最仁政的做法了。
只要我们在迁民的过程中,保障百姓能有半年的口粮、到了淮南后给他们分田、免除徭役,让他们省出时间重新盖新房,官府再供给木石、砖窑、燃料,甚至可以免费发给一些新的农具,百姓最终看了对比,自然会念我们的好。”
刘备彻底捋了一下思路,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说得确实对。
以他对曹操的了解,曹操还真会不择手段迁民制造新的无人区隔离带,既然如此,便宜曹操还不如便宜自己,好歹自己对百姓的待遇还好些。
刘备终於拍板:“既如此,这事儿就交给先生去办了,具体可以交代子龙着手。子龙也是谨慎之人,从不扰民,有先生与子龙双双看着,想必不会给人舞弊害民的机会。”
刘备下定决心后,短短两天内,淮北赵云部的撤退工作就有序展开了。
山桑县距离敌军最近,此刻自然也是撤退最紧急的。
因为这里此前是赵云部一个绕后曹仁的支撑点、都已经包抄到蕲县和符离县的侧后方了。
蕲县有近两万曹军战兵,符离有两万多,睢水南岸四万曹军,就是被山桑县这个据点卡断睢南陆路归途的。只因曹仁在睢水北岸还有一个竹邑,可以确保绝对掌握睢水西部航道,赵云当初才没法彻底包围曹仁。
现在赵云要退,这里当然要第一个退。也因为此地距离谯县、费亭相对比较近,县中亲曹的沾亲带故豪强也比较多。
赵云一公布“自愿撤民”的命令,主动响应者果然寥寥。
不少世家大族豪强,都选择了直接躲进庄园,闭门不出,沉默对抗。
而赵云手段温和,并不残害百姓,很多欺软怕硬之辈观望了一下,看出端倪后,就愈发不怕了。
好人就该让人拿枪指着嘛,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你都不敢杀人,别人为什么要怕你?
赵云眼看这样不行,山桑县的位置太危险,如果拖久了容易有变故,就找到诸葛亮询问,是否要放弃计划。
诸葛亮两天时间风尘仆仆赶那么远、来帮姐夫收拾摊子,当然也很辛苦。赵云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山桑县的县衙内睡大觉补觉呢。
听了姐夫的难处,他还睡眼惺忪掏了掏耳朵,又伸个懒腰打个很深的哈欠,完全不顾风度:
“意料之中,没什么大不了的。欲速则不达嘛,一开始示弱,也是为了让他们骄纵起来。现在差不多够火候了,试探一下吧,让我们的细作,去散播关於曹操的谣言。
再强调一下‘如果现在跟车骑将军合作,把族人迁走。将来其家族留在谯地的远亲旁支,有可能被曹操牵连’,毕竟,这些大族都盘根错节,未必全族都在一个县。万一有旁支在谯县、在费亭呢?他们不会担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