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任重而道远
生鲜的长途运输以及储存,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麻烦的事,别说在十七世纪的大楚帝国了,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里纵然有着诸多技术手段,但是生鲜的长途运输和储存依旧需要比较高的成本。
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同样也有着庞大的生鲜长途运输以及储存需求。
比如渔业产品,在没有冷冻技术的之前,内陆地区想要吃到新鲜的海产品不说不可能,但也是非常麻烦的事,价格极其昂贵。
通常的做法,是把海产品做成各类干货或者是罐头,比如咸鱼干,鱼罐头这两样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而新鲜海产品的话,要么花费大价钱用冰块冷藏运输,要么干脆直接用海水罐子养着海鱼,辅以通气加氧等技术采用铁路运输……而这成本更贵。
因此在当代里想要在内陆地区里吃到新鲜的海产品,普通人家,哪怕是中上之家都别指望了,吃不起的……也只有真正的权贵之家才能够花费大价钱吃上这些大费周章才运输过来的新鲜海产品。
在制冷技术出现并逐步成熟,被海军大规模应用,又被畜牧总公司采用并大规模推广后,在渔业里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渔业,尤其是从事海产品为主的几家渔业大型企业最近一段时间里密切关注了制冷技术,并有先行者开始了实际行动。
东海渔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东海渔业公司,早年乃是山东巡抚衙门财政厅所属的官办企业,不过后来经营不善导致破产。
破产后,多家债券人进行了协商,又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最后让这家规模庞大,但是经营不善,资不抵触的渔业公司进行了重组,演变为一家股份企业。
承顺三十五年东海渔业公司重组后,放弃了诸多非主营业务回笼资金,重点经营渔业捕捞以及海产品加工这两大核心业务,最终扭亏为盈。
如今主要从事近海以及远洋捕捞作业,海产品加工,产品主要供应於北方的几个沿海省份。
不过东海渔业公司其实一直都想要把新鲜的海产品销售到内陆地区去,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打开更多的市场。
毕竟沿海地区的海产品市场竞争非常大,海产品也卖不起什么价钱。
同样的海产品加工竞争也挺大的!
帝国万里海疆,几乎每一个沿海的地方都会或多或少的发展渔业,这近海海域里各种渔船多的不了,这么多海产品捕捞上来后,也就导致了沿海地区的海产品价格始终上不了。
所以很多渔业公司都想要打开更多的内陆地区的市场……之前普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海产品加工为鱼罐头,咸鱼干这些产品销往内陆。
但是新鲜海产品的销售依旧没能打开……没办法,新鲜海产品的长途运输太难,用冰块冰镇运输太过昂贵,而直接活鱼运输更贵,如此昂贵的产品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享受,可没办法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如今的东海渔业公司,就是想要最近两年冒出来的制冷技术,涉足内陆冰鲜海产品市场!
为此,他们先是和畜牧总公司以及铁路总公司那边下属负责公司进行了协商,租用了他们的冷冻运输火车厢,尝试性的往内陆运输了一批冰鲜海产品。
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一批冰鲜海产品对於内陆地区的居民而言,那可是新奇的很,而且铁路冷链运输的价格虽然也贵,但是总比传统的冰块冰镇运输或活鱼运输便宜太多了。
其价格也能够做到让中等收入的人家尝个鲜!
因此这一批冰鲜海产品在内陆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追捧,没一会功夫就销售一空,并且还有诸多人追着问下一批货什么时候才能到。
这内陆冰鲜海产品市场,大有可为啊!
这事,直接刺激到了东海渔业公司,他们也不再犹豫了,直接找到了松江贝尔公司订购了众多的制冷设备,开始在其几个主要的卸货码头以及内陆几个大城市里修建冷冻仓库。
同时打算对自家的一些渔船,主要是大吨位的远洋渔船进行升级改造,以安装制冷设备,用来储备捕捞起来的海产品。
然后又和铁路总公司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签订了铁路冷链运输的合作协议。
铁路总公司方面对铁路冷链运输这种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自然是很欢迎的……早几年的时候他们就和畜牧总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一起投资合作铁路冷链运输,但是现在铁路总公司看到这块市场大有可为后,已经开始自行调集资金建造更多的冷链运输车厢,并且也选择在若干主要城市的火车站里建设冷冻仓库。
铁路总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在铁路冷链运输进行布局。
东海渔业公司找上门来进行战略合作,他们自然是很欢迎的。
东海渔业公司开始布局内陆冰鲜市场,同时对船只进行改装,升级远洋渔船,开辟远洋捕捞海产品的新时代。
其他渔业公司自然也不会落下,纷纷开始在这一领域里下注。
而作为冷冻运输船的主要承建造船厂,松江海军造船厂也顺应市场,正式向市场推出了新一代,带有冷冻储存设备的各类型渔船产品,并针对旧式渔船推出了制冷升级改造服务,打算在这一市场上大捞一笔。
但是他们,总归只是中下游厂商而已……甭管他们里头的谁,想要搞冷冻运输船也好,冷冻渔船也罢,乃至火车冷冻车厢,冷冻仓库等等,最终都离不开一家企业:松江贝尔公司。
这家大楚帝国里的制冷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向市场上提供成熟可靠各类制冷设备的企业,其业务在下半年,尤其是最后两个月里出现暴涨……可谓是订单接到手软,哪怕是贝尔公司已经因为订单太多,都上调了两次产品价格,但是依旧挡不住庞大的订单量。
按照他们现有的产能来算,他们要把已签订合同的订单生产出来,保守估计都得五年以上……更别说外头还有一大堆潜在订单等着呢,因为贝尔公司产能不足,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风险,已经不再接受新订单了。
之前的那些订单之所以敢接,那都是建立在预计的产能持续扩产上的,他们已经有三个大型厂房正在建设,安装设备当中,今年内会陆续投产。
这可把松江贝尔公司的一票老板和管理层们都给急坏了……这订单多得是,但是产能不足啊!
之前拟定的三个产房的扩产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继续加大力度扩产啊……这外头一大堆人挥舞着支票就为了求购他们一套制冷设备呢,不少公司宁愿等待一年甚至两年的交货期也要下单。
松江贝尔公司的一票管理层,在承顺四十年的冬天里忙得脚不沾地,开始找厂房扩建更多的产能,寻找更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等等,争取在明年里把预计产能再往上提一大截。
为了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松江贝尔公司在大过年里都没放太久的年假,只有区区三天而已,并且这三天内自愿加班生产的话,工资直接按照三倍发放。
在订单排满的情况下,这生产线每停一天都是损失大量的金钱,为了维持生产,过年期间给工人们发放三倍工资也在所不惜。
而眼看着松江贝尔公司吃的满嘴流油,其他几个制冷设备公司更是羡慕嫉妒恨。
有几个制冷设备公司,他们其实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产品的,奈何性能太差,可靠性什么的也差,市场上根本不接受,只能是接到一些贝尔公司不要的订单……因为没什么订单赚不到钱,同时还要继续研发,这研发经费每天都哗啦啦的流出去,因此其他几个制冷设备公司现在也是很难受。
饶是背后有李氏制铁这个巨无霸总公司支撑的冠华机械公司,在通过收购了一家小制冷设备公司真正进入了制冷设备领域,也是被技术研发搞的头痛不已。
松江贝尔公司在制冷领域里提前了好几年,但是就这几年的功夫却是让他们构筑起来了一道非常严密的专利防护墙。
制冷设备里的几个重要核心部件,不少其他都是有公开专利,或者是其他行业就使用过的,但是也有一些零部件是松江贝尔公司为了研发制冷剂而专门研发的。
前者如压缩机。
而后者如膨胀阀、蒸发器。
其他制冷公司想要在不侵犯专利的情况下就想要弄出差不多功效的零部件来,说实话难度不小,勉强弄出来了效果也很差。
在基础核心专利这道拦路虎面前,饶是背靠李氏制铁这种庞然大物的冠华机械公司,也是深感头痛。
想要专利授权?这是不可能的,还不如直接砸一个天价收购贝尔公司呢……其实之前他们已经尝试过,只是人家不卖。
现在的话……贝尔公司的市值已经连续飙涨,市值严重虚高,市盈率都上百倍了,高到让总公司李氏制铁看了都得沉默的地步。
不是买不起,而是谁也不愿意当冤大头啊!
市场上不少人都知道有临江北路的机构资本在炒作制冷行业概念,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局,想要割一波狠的回血。
年中的帝国税务机构对金融行业进行了一波比较严厉的偷税漏税打击,好多投资机构都收到了天价税款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