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橡胶种植园
大楚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理由是众多的,尽管在前两年的时候扩张的直接因素是为了保障并且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内工商业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
但是这只是早期的原因而已,而进入了承顺十三年,尤其是下半年后,身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罗志学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
想法的改变,来源於最近几年国内的粮食产量虽然逐步提升,但是却依旧没能解决粮食危机,动不动就来饥荒。
尽管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然而小规模饥荒,甚至饿死人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
更不要说绝大部分国民依旧长期处於营养不良的情况了。
承顺十三年十月份的时候,罗志学到了就近的几个府县进行了视察,而视察的重点则是农村地区的情况。
毫无疑问,这种视察罗志学根本不可能看到真实的情况,他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自从他决定要去某地视察农村情况的时候,估计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就会连夜行动,昔日哪怕是穷的叮当响的某个村子,一夜之间人人都能变成富农……
而实际上所看到的也的确如此,他一共走了三个县,并走马观花一样看了十多个村子,有好有坏,好村子里家家粮食满仓,顿顿有肉,普通一些的也是精神面貌不错,不愁吃喝,哪怕是最差的村子,也是情况过的下去。
从表面上去看,那绝对是安居乐业,一片盛世繁华的景象……
罗志学又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傻货,自然清楚臣子们的小动作,他也没拦着不让他们作秀,烂也拦不住……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者大张旗鼓跑出去视察,而且视察还要通过大楚邸报报道出去的,真要弄一堆破破烂烂的村子给罗志学看,这不是给大家都找不痛快嘛,事后还怎么进行宣传啊……难不成要在邸报上说,大楚帝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营养不良,时不时还饿死人才是真的?
肯定不行啊。
罗志学并不排斥他们作秀,而是觉得都提前作秀了,这农村也就这个水准,那么没作秀之前呢?还能看?
再说了,其实罗志学也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治下大部分民众的真实生活情况的。
最简单的,那就是通过粮食产量数据以及人口数据进行叛乱。
这些数据虽然也准确不到那里去,大范围的数据也很难搞,但是如果只是少数地形的准确数据还是能够搞到手的。
然后你就可以得到部分地区的人均粮食水准!
要判断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经济数据你都不用看,只看这个人均粮食就行了。
说这个数据之前,先来看一下后世华夏地区的人均粮食水平,建国第一年是两百公斤多一点,过几年恢复正常生产后大概有两百八十公斤左右,再往后几年一度涨到三百公斤,后续几十年里反覆波动,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后才达到四百公斤的水准并开始停止增长。
到了二十一世纪后之所以在四百公斤左右波动,是因为肉食、植物油等副食开始增加供应限制了主粮的消耗。
四百公斤主粮的人均消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少了不够吃,多了也吃不下,一般都是增加肉食等副食供应。
再说其他地方,比如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各国,其中日本长期维持在两百几的水准……
同时期欧洲地区的几个列强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别看一个个都是列强,但其实也就三百多公斤左右的水准,吃不饱饭的多了去。
但是美国是个例外……人家早就已经突破四百公斤了……他们的自然条件实在太过优越。
当各国民众都还普遍营养不良甚至大规模饥荒的时候,人家的主粮消耗已经涨不上去,开始增加肉食以及禽蛋等各类食物的消耗了。
都不在一个维度上……
没办法,他们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而且还是用机械化大规模耕种,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多的。
说了这几个数据后,那么你就会有对人均粮食消耗这个数字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两百公斤要饿死人,大规模的饿死人……
三百公斤左右饿不死,但是普遍营养不良;
四百公斤就是都能吃饱饭,并开始追求吃得好,所以再往上就是增加肉食禽蛋等供应量,追求所谓的饮食质量。
而大楚帝国如今的人均粮食水平呢?
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没有,以目前的数据统计根本没办法完成这种大范围的数据统计,而特定某个地区的数据。
在承顺十二年的时候,苏州府人均粮食有三百三十公斤左右,不出意外的话,这也是大楚帝国里的最高水准。
江北徐州府,人均粮食两百五十公斤。
山东济南府,人均粮食两百七十公斤。
而陕甘地区更糟糕一些,很多地方地方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大概上,就是少数地方处於大饥荒状态,大部分地区处於小规模饥荒状态,少数富裕地区处於营养不良状态……
至於人均四百公斤的地区,不好意思……一个都没有。
当然了,之所以没有出现少数人均粮食产量不足的地方导致大规模饿死人,纯粹是因为有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到处调运粮食,维持粮价稳定,并确保粮食产量不足的地方避免大规模饥荒。
最后算下来,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罗志学估计撑死了也就两百六十公斤左右的水准。
而这个水准,是要饿死人的。
当罗志学仔细了解到了粮食产量等问题后,就在看似一片繁华的作秀里,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情况。
这也直接促使了罗志学改变了想法。
而罗志学一改变想法,也意味着大楚帝国的国策有所改变,同样也是罗志学下定决心耗费巨资进行黄河人工改道工程,扩大东南亚扩张并推行移民的主要原因。
而这两项,也分别代表着罗志学尝试提高人均粮食水平的重要决策。
对内,继续进行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修建各类水利设施确保更多的粮食产量。
对外,扩大粮食进口,不管是通过直接从土着手中进口,还是自己移民过去开辟粮食种植园等等,总之就是要弄粮食回来。
如此也就导致了承顺十三年十二月,这一年结束之后,大楚帝国颁发了一系列鼓励移民的政策。
以马来半岛上的帝国第一块大面积殖民地‘北甲地区’为主,再加上曼谷地区、九龙府地区为辅,这些南洋地区的殖民地都是属於平原地区,可开发耕地众多,气候良好,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大楚帝国之前接管了这些地方后,其实国内除了商人以及官方人员外,并没有多少普通人去。
现在,帝国官方开始鼓励民众前往!
并敲定了数大鼓励政策。
首先是免船票,只要伱愿意去南洋,可以免费乘坐官方船只前往,目前主要是乘坐海军船只前往,反正海军三天两头跑南洋进行各种训练和巡逻,顺带带移民过去也方便,同时官方还准备搞一些专门的客运船只,充当海外移民用船。
其次到了地方后,免费分发一定数量的土地,并且免除农业税三年,半税两年,免息长期贷款的方式提供粮种以及农具、简单的住房,开荒收获之前的口粮。
移民们要做的就是收拾好家当,坐上移民船只下南洋。
剩下的,官方都给你包圆了。
而官方付出这么大的成本是为了什么?
为了降低国内的粮食压力。
同时移民过去后能够在海外种植更多的粮食,而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都很高,回过头来又能向国内输入粮食。
这几年大楚帝国就和暹罗王国方面展开了大米贸易,大楚帝国方面自然也能够在自家的殖民地里展开粮食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