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不打仗就破产(2 / 2)

江南本地的税收,江南的庞大市场,这些都是能够给大楚帝国的财政带来丰厚无比的收入。

也就是说,哪怕不搞抄没那一套,但是只要拿下了泛江南地区,那么也能够彻底解决大楚帝国的财政困局。

所以哪怕是为了钱,罗志学也会在下半年就发动东进战役。

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可能阻挡楚军的东进步伐!

杀进去了,就是前途坦荡,帝国根基彻底稳固,未来统一华夏有望。

杀不进去,那就是会被自身的庞大军费压力给彻底拖垮,不等明军来攻,楚军自己就得崩溃!

虽然说楚军也可以采取节流的办法缩减开始,平衡财政收支,但是这无疑会打断大楚帝国的强势上升势头。

早期还处於伏牛山保乡营时期的时候,楚军基本上就已经定下了一个调子:那就是走坐寇的模式。

而不是流寇模式。

而既然是坐寇模式,那么也就不能称之为寇了,你得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儿八经的统治政权来看待。

而作为一个统治政权,你要有能征善战的军队,要能治理地区,让老百姓们吃饱饭。

如此,你才能对内弹压内乱,对外持续扩张。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等於把自己摆在了明面上,甚至最大程度的吸引了明王朝的注意力,继而引起明王朝持续不断,力度越来越大的围剿。

如此也就不断的迫使大楚帝国扩军,提升将士们的各方面的待遇,提升装备水平,尤其是枪炮以及盔甲的水平。

而这些,全都是吞金兽!

要让老百姓们吃饱饭,就需要恢复民生,而恢复民生可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去赈济,去修理各种水利基础设施的。

要是没有两三百万两银子砸下去,早些年经历过官兵和流贼迫害,后续又经过楚军和伪明军战争波及的湖广地区,早就民生全面崩溃了。

打完仗就撒钱恢复民生,这才是大楚帝国控制了楚北,至今楚北都没有爆发大规模饥荒的缘故。

而没有饥荒,自然也就没有了流民,没有了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为首的流贼模式的生存土壤。

如此,楚北才能恢复稳定,继而成为大楚帝国对外征战的助力。

要不然就会变成陕西、河南一样,给明王朝带来都不是什么助力,反而是沉重的负担。

吃饭要钱,这扩军打仗就更不用说了。

民生和军队,不管是哪一项省钱,那么都会导致大楚帝国内部出现巨大的问题,对外战争失败,甚至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而这,都是罗志学所不允许的。

既然节流节不了,那么就只能开源呢。

内部的税收潜力现在基本就这样了,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的提升,那么也就只能把视线投向外部,投向江南。

————

大楚帝国承顺二年,七月初三,帝国参谋部部长徐志贤陆军中将,率领了数十各部将领以及参谋人员,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乘坐船只抵达了东线的富池镇。

而此地也是第一军指挥部所在,第一军军长李成通中将亲自到码头迎接徐志贤一行人。

不过徐志贤等人并没有在富池镇停留,当天匆忙视察了当地的部分战备情况后,第二天就在第一骑兵旅的护送下,前往最前线的瑞昌城。

瑞昌城,乃是九江府治下瑞昌县的县治所在,这个县城并不算大,城墙也不算多么的厚实。

这个县城,就是华夏地区里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只是个普通县城,去年楚军东进的时候,才能够以数千人规模的东进支队拿下该城。

后续等待楚军主力陆续东进,想要进一步拿下九江府城,也就是德化的时候,人家明军已经在九江城驻防重兵,连红夷火炮都拉到城头上了。

后续楚军的战略目标又是楚南一线,所以东线的战事也就暂停了下来,双方军队逐渐形成了对峙局面,并且这种对峙随着双方的持续增兵,变的越来越严重。

围绕着楚军驻防的瑞昌、富池镇一线,楚军部署了大约两万人的兵力。

而围绕着九江府德化、德安、湖口、南康府星子四城,明军部署了超过五万人的兵力,并且还有一支来自江南以及沿海地区的水师相助。

其中这五万明军里,有大几千还是史可法搞出来的‘安庐新标军’,还有一支数百人规模的职业骑兵。

而整个防线的核心城池,也就是九江/德化城,更是部署了超过三万人的兵力,二十门的红夷火炮,安庐新标军也在这里!

该城的整体的防御实力,远远超过了楚南战役时期的临湘或长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