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协商回去后,普鲁士国王便与奥地利皇帝商议如何应对,而后又知会了其他国的国王,才有了这次的二次到访。
刘鸿渐心里对这普鲁士王国不怎么感冒,这是个战斗意志很强盛的国家,听说其国王腓特烈一世有个绰号叫佣兵王。
又几天后法兰西、大小弗朗机甚至英格兰的公使也都相继赶到,让刘鸿渐很意外的荷兰公使又来了,还是个侯爵,结果连大营都没进就被巴巴喇扣押。
当天诸国公使都先后表明了各自的意见,他们似乎之前就商议好,甚至不打算给大明任何缓和的余地。
诸国没有在大明将罗刹国灭国的基本事实上争辩,他们的条件只有一个,欧罗巴邻国五百里内不得派驻军队,而且东欧区域大明的总驻兵不能超过五万。
如果不能答应这个条件,就代表大明没有和平的意愿,他们将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大明帝国。
由于刘鸿渐早就搞明白这些小国的心思,同时大明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长期在这么遥远的地方派驻重兵,毕竟补给太困难,路途也太遥远。
但刘鸿渐也没有轻易的答应他们,毕竟太轻易的答应反而不容易让在座的狐狸们信服。
他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表明帝国的领土自然需要守卫,否则无法保证领土的安全,在座的公使马上没口子的答应若非大明有意挑衅绝不会踏上大明的领土。
在欧罗巴诸国眼中,大明帝国十足的一个巨无霸,他们的国家都在用着大明的瓷器、茶叶以及丝绸制品,自然清楚遥远的东方大明帝国有多少疆域和人口。
刘鸿渐又提出莫斯科城内还有数十万罗刹平民,如果不能派驻重兵,这些平民一旦暴乱起来很难处理。
诸国公使倒是打得一手好配合,直接你接收五万,我接收三万就将远征军一直发愁的事给轻易的解决了。
事实上作为汉人,大明帝国对于他国平民的处置还是太温和,在欧罗巴诸国的眼中既然灭掉了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平民皆为奴隶。
奴隶是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奴隶的地位甚至不如牲口,干最重的工作,吃最差的饭菜,在欧罗巴诸国人眼中,分到几万奴隶不仅不是压力,而且还是福利。
谈判进行了两天,在不断的扯皮和妥协之后,欧罗巴诸国终于与刘鸿渐达成了协议,只是双方似乎都很勉强。
这也算是谈判的小手段,欧罗巴各国都分到了奴隶,虽然心中欣喜但表面上勉强的样子似乎让人觉得他们吃了很大的亏,毕竟多养几万人要承受压力。
而刘鸿渐勉强是因为同意了诸国在东欧的驻兵问题,同时他自己又为解决了罗刹遗民的安置问题而轻松,大明目前本来就没有意向在东欧派驻重兵。
皆大欢喜而后各自勉强,可以想见如果把在座的诸位公使以及刘鸿渐的脸皮叠在一块,那厚度简直难以想象。
正月二十九,刘鸿渐代表的大明帝国与欧罗巴诸国签订了合约,名为莫斯科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