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姓墨的本就罕有,再加上其自称化外之民,而其言报效中华而非大明,则更令其生疑,让他不由得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墨家墨翟。
但凡熟悉春秋末年百家争鸣那段历史的,没有人不熟悉墨家的,且不说墨家提出的兼爱、非攻之道义,只是墨家所擅长的机关之术便足以令其大放异彩。
自墨翟之后三百年,墨家传人一直秉承墨翟最初的理想,靠着威力强大的机关之术,游走于受到不义侵略的弱国,帮着他们抵御战争。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奏,刘彻一旨帝令,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随之衰落,而后又遭各种诬陷打压,不得已举族流亡,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大明锦衣卫果然名不虚传,王爷所言不假,墨某确为墨家之人,就是不知今之中华可容墨家否?”墨桓虽心中惊诧,但仍是面不改色。
见自己底细已被查明,又知面前这位王爷执掌着大明朝最为庞大的监察机构锦衣卫,墨桓只得如此联想。
而他之所以用这样的语气,实在心中凄苦。
自西汉独尊儒术,墨家后人被迫流亡海外,一千多年来,墨家从未放弃回归中华,但墨家之学不为各朝统治者所容,墨家又不忍家学失传,只得一直在南洋飘着造福当地夷民。
到了大明,儒教更是深入民心,不论百姓、商贾、举子皆以学儒为尊、为荣,墨家便更无立足之地。
千年来墨家苟延残喘于南洋诸岛,到了他墨桓,因得幸于小弗朗机驻南洋总督利玛德之识,方有了些许改善。
墨桓本已对回归中华大地不报念想,然一年前广州知府着人来请,密言是大明安国郡王意欲重振大明水师广招天下匠人。
墨桓虽远居澳门,但却一直关注着背后的中华大地,而安国郡王刘鸿渐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让墨桓心中的火焰再次燃烧,是以他抱着最后一丝念想再次踏上中华大地。
“墨先生言重了,锦衣卫虽对南洋局势甚为看重,但并无探查墨家之意,此实为本王的臆测。
墨先生更勿需过分担扰,在本王的眼里并无儒、墨之分,更有甚者,相比于儒学,本王觉得,墨家的机械之学更利于我中华之兴。
本王从不轻言信诺,但本王向你保证,倘若本王有生,百家争荣之日定当重现,中华大地是所有汉家血脉之栖地,墨先生且安心处之。”刘鸿渐少有的郑重,流亡千年,仍挂念着旧土,当得上他这份敬重。
“墨家第六十二代家主墨桓在此立誓,倘若国朝不弃,墨家定当竭尽所能,为国朝奉献一腔热血!”墨桓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激愤,竟撩起袍子跪了下来。
没人明白流亡者的痛,更没人明白一个眷念故土、时刻思归的爱国者的苦。
“墨先生快些请起,本王代表大明朝廷,欢迎墨家子孙后人重归旧土!”刘鸿渐弯腰将墨桓扶起,郑重的道。
有了墨家相助,以其对机关、机械之工学所长,定当是大明的另一助益,刘鸿渐自然不舍人才外流,随即许下诺言。
“走,随本王且去看看大明新征召的一万水师士兵!”舰船有了,士兵有了,一切皆在他所预想之内,刘鸿渐此刻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