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里分别有酱瓜、酱蒜、酱萝卜、酱生姜、酱辣椒、酱什锦菜、八宝酱菜,此外还有酱黄豆、酱豆腐乳。
黑的白的、青的翠的、褐的黄的,看上去都让人口舌生津。
其实季妧最初提出要做这东西时,谢寡妇是不怎同意的——农家过冬,谁不腌几坛子菜在那放着?又不是啥稀奇东西。
但季妧有季妧的考虑。卤香坊这边人手不算少,只集中忙活下午到晚上,上午一般没什么事做。既如此,多开发一些东西也能吃得消,而腌酱菜和自家其他产品紧密相连,正合适。
谢寡妇闷了一肚子官司,不过还是选择听季妧的。
她没想到的是,季妧口中的腌酱菜,和她以往见过的那些完全不一样!
工序多,用料多,虽然心疼又麻烦,但成品出来别提多喜人。
庄户人家大都吃够了那些黑不拉几的腌菜,但酱菜园出来的酱菜不同。这个不同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口感上,还体现在美观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品种的多样上。
就连包装用的陶瓷坛,都季妧亲手设计,而后送到窑上找人订做的。
不过带陶瓷坛的这种,因为成本高,并不做一般售卖,按季妧的话说,是要打进“上流市场”的。
这话乍一听未免有点痴人说梦——那些上等人会吃这些东西?
每每听到这种质疑季妧就笑。
上等人怎么了?上等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上等人吃惯了鲍参翅肚也是想换换清粥小菜的。
可见哪有什么上等不上等,只要对了胃口,粉丝也能卖出鱼翅的价格。
再说了,六必居的酱菜都能成为贡品, 由一家专卖柴米油盐的小店铺,成为盛极一时传扬后世的名店。
她虽不敢说自家的酱菜一定比六必居好,但肯定要甩出当前那些简单粗陋的腌制品几条街的。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痴人说梦。
酱菜园的产品一经推出,短短半月就风靡了邺阳,一时间竟比鲜菜还受欢迎些!
那些大户人家的后厨采办也成了季氏味业的常客,谁让家里主子喜欢呢。
尤其进入夏季,苦夏的人胃口不好,酱菜园的东西却能让人胃口大开,酸口的,甜口的,麻辣口的,咸鲜口的……大热天里,搭上一碗薄粥,比大鱼大肉不知强过多少。
除了这些目标人群,装着各色酱菜的陶瓷坛还和卤味拚盘一起,走进了各大酒楼的饭桌。
当然也是有针对性的。像留仙楼,就以酸甜口居多,而且比起口感更重色泽外观;像洪福饭馆,则是麻辣咸居多,卖相无甚所谓,但一定要够味。
市井百姓对季家酱菜的态度也经过一些变化,最开始谁都不想花冤枉钱买自家就有的东西,直到试吃之后……
对於这类顾客,称好酱菜后,不用陶瓷坛,直接用荷叶包装,既环保又清香,主要是便宜——他们比较在意价格,而酱菜的价格都是固定的,那就只能从包装上下手。
别说,这还成了酱菜园的一个标志。
“对了谢姨,那批泡菜……”
谢寡妇带着季妧拐弯去了隔壁院,指着一排排的宽口缸给她看。
“这批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