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归去有期(1 / 2)

长生 风御九秋 2599 字 26天前

长生动身比较晚,自御史台出发时杨开和余一已经先走了,长生赶到皇宫外时遇到了二人,长生虽然获赏皇宫骑马,却并未骑马进宫,而是将黑公子留在宫外,与二人步行进宫。

此前众人自庆阳诛杀了阉党头子杨复恭,帮助朝廷夺回了庆阳的兵权,长生累功晋升从一品,杨开和余一四人尽数晋升正五品,从五品以上的京官就要每日上朝了,大头是个侏儒,与百官同列有失官体,故此告病不朝,释玄明本就无心为官,加上散漫惯了,也便学着告病,如此一来上朝的只有杨开和余一。

还没去到朝堂,长生就发现苗头不对了,因为各部官员对他的态度又有些疏远,这便说明自己在济州所行之事已经传回了长安,文武百官都认为他这次做的太过分,势必受到朝廷责罚,故此才会刻意保持距离。

对於官场的无情长生早就领教过了,也不以为意,阴沉着脸快步疾行,杨开和余一紧随左右。

到得殿门外稍作等候便有太监宣旨上朝,杨开和余一是五品,站位靠近宫门,而长生乃从一品,按照文东武西的站位,站到了东侧上首第五位。

皇上临朝,百官跪拜,长生特享见君不跪,深揖参见。

为了震慑可能出列弹劾的言官,长生的表情便很是严肃,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自上朝到散朝,竟然没有一个官员出来弹劾参奏,而且在太监宣旨公布工部郎中升任济州刺史时也没有官员出列奏事。

再看皇上表情,也不见异样,杨复恭把持朝政时皇上当了数年的傀儡,早已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领,很难自其表情上看出什么端倪。

散朝之后,三人匆匆出宫,待得上马远离了皇宫余一方才用疑惑的眼神看向长生。

长生知道她想说什么,在出宫的途中他也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此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便出言说道,“我昨天回来就给皇上上了个折子,皇上收到折子之后应该跟那些可能会在早朝上出面弹劾的官员们打过招呼,不让他们参奏弹劾。”

听得长生言语,余一恍然大悟,“皇上对大人真是器重恩宠,信任有加。”

长生笑了笑,没有接话。

见长生笑容之中带有几分苦涩,余一再生疑惑,“大人,我说的不对么?”

长生随口说道,“并不是所有言官都胆小怕事,朝中有不少以忠臣自居的诤臣,皇上不让他们弹劾我,总要给他们一个不弹劾我的理由。”

长生这番话说的有些深奥,余一一时之间未能理解,“眼下吏治腐败不堪,非用非常手段不足以清风正气?”

“你感觉这样的理由能劝得住那些言官吗?”长生缓缓摇头,“他们可不管我为什么大开杀戒,他们只会盯着我违规办案,如果我不曾猜错的话,他们还会参奏我目无王法,胆大包天。”

见余一还没明白长生的意思,杨开自一旁开口说道,“皇上想要劝住那些自以为是的言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不宜立刻追责。”

听得杨开言语,余一眉头大皱,“倘若真是这般,那飞鸟尽之时,便是良弓藏之日。”

“意料之中的事情。”长生笑了笑。

余一叹气,杨开也叹气。

见二人多有沮丧,长生出言说道,“我们本是江湖武人,并非科举贤才,入朝为官只是因为皇上暂时需要我们,皇上不可能一直需要我们,真到了那一天,我们也就自由了。”

听长生这般说,二人多有释然,三人骑马向西,穿街过巷。

余一性子比较急,行过两条街,到得僻静处,便忍不住问道,“大人,您感觉我们何时能得自由?”

长生想了想,出言说道,“朝廷眼下还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一是以非常手段筹措赈灾米粮和军需军饷,二是整顿吏治,重振朝廷威严,做完这两件事情,朝廷也就不需要我们了。”

“新军讨逆不需要咱们接济粮草?”余一追问。

“供给军需是户部的事情,”长生说道,“如果军需军饷一直吃紧,这个户部尚书就是个苦差事,除了我,谁也干不了,谁也不愿干。如果咱们能够筹措到足够的军饷,户部有了足够的银钱,我这个户部尚书也就干到头儿了,他们绝不会让我继续主政户部。”

不止余一没明白长生的意思,此番连杨开也没理解长生的话,长生也没有卖关子吊胃口,直接解惑,“新军共有三支,我是龙虎山出来的人,朝廷肯定会担心我在军需军饷的供给上会侧重张真人统领的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