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幕.波函数(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在莱纳的假设中,电子不再是一个具体而固定的粒子,因为人们无法同时检测它的位置和动量,它实际上是在一个范围内都有可能出现的粒子,它在这个范围内任意一点出现的几率都并非百分之百,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概率函数,而这个概率函数,莱纳将其称为波函数。

同时,对於电子的描述也不再应当以一个独立的粒子来描述,而是应该从波函数的角度来解释,电子便成为了电子云。

电子云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一些现有的问题,比如,在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轨道光谱分析上,虽然按照法师们过去的实验,能够看到对应的轨道上明显的几个电子光谱谱线,但在这谱线之外,却还有一些更加窍细的谱线分布在周围,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由於实验误差的扰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但按照电子云概率分布的理论来看,这才是真正正确的现象。

电子云的波函数按照概率分布,其中心位置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边缘较低,所以,原本法师们认为反应了电子所在轨道的谱线,实际上是由众多谱线聚合而成的,而边缘的那些窍细的谱线,则是电子可能出现在的位置的谱线。

可这并不表示电子就真的是一团虚无缥缈的云雾,莱纳想到,电子的确有客观实在存在,只不过在微观领域,它在观测下呈现出了这样的概率分布状态,而在宏观上,人类和其他物体则不会出现量子现象。

至少现在不会。

莱纳身边的羽毛笔记录下他的想法,光是文字描述与论证就已经有了好几页。

最终,莱纳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猜想与假设。

第一个观点是,一个微观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代表着观测者对这个系统可以获取的所有已知信息。

第二个则是对量子系统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一个事件的概率是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第三是伊恩格雷不确定性原理,也叫做测不准原理,这就是在量子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无法被同时测定。

第四点是已知的结论,那就是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物质波波长遵循伊恩格雷公式的描述,同时,在一个实验中,可以展示出物质的粒子特性,或者波动特性,但不能同时展示出物质的粒子特性与波动特性,换句话来说,就是物质在同一个实验观测中,只能呈现出波与粒子其中之一的特性。

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大尺度的宏观系统中,物体的量子表现应该近似於经典魔法体系中的表现,也就是宏观物体不会表现出明显的量子特征。

同时,在莱纳的观点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波函数的坍缩。

简单来说,微观粒子遵循波函数的概率分布,但在观测的时候,它的波函数将会坍缩成为一个固定的值,可以理解为,观测这个行为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

粒子的状态就像是一枚被掷出的硬币,在落地之前,有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反面,由概率分布决定,甚至在落到手上,被掩盖之后,人们依旧无法确定这枚硬币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直到打开手掌,人们才能观测到硬币的正反。

但即便不进行观测,硬币也终究有一个正反,而不是像波函数描述的那样一直呈现概率分布。

简单来理解,莱纳所说的波函数坍缩,实际上就是一个概率收束的过程,在粒子的众多种可能性中,基於观测而落到了某一个可能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