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防护巡洋舰(1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2697 字 8天前

南京海军部大楼里,举目望去都是穿着藏青色海军常服或者穿着白色海军礼服的海军军人,寻常时候难以看见的校级军官更是一眼看过去就能够看见好几个。

这里作为帝国海军的大本营,自然是汇集了大量的海军军官。

在这栋大楼的三楼内的一个大会议室内,人头涌涌有着二三十人在里头坐着,并不是交头接耳谈论着。

这些人和外面的海军军官们不同,他们并没有穿着军服,而是穿着西服或者中华装,有老有少,这些人都是国内的那些大型造船厂的高管们,他们之所以汇集在这里,乃是为了参加即将召开的海军铁甲舰的招标。

“李兄,你们淞沪厂这两年可了不得啊,听说你们上个月刚拿下了皇家航运的那两条内河客轮的订单,这一次过来,难不成是打算真的涉足军舰领域了!”一个穿着西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正在和身边的一个穿着中华装的中年人低声说着话。

那李姓中年人却是呵呵一笑:“那里,那里,我们淞沪厂的家底还是薄弱了,和你们天津造船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啊,你们年初拿下了南洋航运那条五千吨豪华邮轮的订单,只凭这一单,就比我们累死累活造几艘还要赚得多啊!”

“那里有得赚啊,你也不是不知道,除了那沪厂和海军造船厂还有广州造船厂这三大厂,其他几家要想拿下这种大型邮轮的订单,哪一个不是赔本赚吆喝啊!”天津造船厂的总经理方昆边说这话的时候,都是有些唉声叹气了。

国内的船厂虽然不少,但是技术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上海造船厂、同时直接嫡属于海军的青岛海军造船厂也不差,广州造船厂算得上是第三。

这三大船厂,几乎包揽了国内所有大型军舰的建造任务,同时由于技术雄厚,建造出来的民营船只也是质量优秀,丝毫不比国外的同类产品差多少。

而作为对比,国内的其他船厂则是要差很多,天津造船厂算是国内第一家进军军舰领域的民营船厂了,但是之前无法满足军方的苛刻质量要求,一直都没能获得真正的大订单,早几年只是承接了几条近海炮舰的订单而已,不过自1866年海军正式施行第一期五年计划后,大量的军舰订单涌向各大船厂,同时处于扶持国内造船厂的因素,也是放宽了一定的标准,只要军舰的质量过关,那么海军并不介意价格昂贵一些,以保证中小船只刚涉足大型军舰领域的时候,不至于亏损过多。

撑着这个东风,天津造船厂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时候,连下两城,分别获得了一艘防护巡洋舰和一艘小型铁甲舰的订单,凭借这两条订单,成为了三大船厂之后,第四家可以建造排水量四千吨以上的铁甲舰的造船厂,奠定了其国内第四大船厂的地位。

凭借这一地位,他才能够获得利润丰厚的南洋航运公司的那条五千吨豪华邮轮的订单。

和军舰订单相比,豪华游轮的订单才是真正赚钱的!

除了国内三大船厂外,基本上其他船厂承建军舰的时候,因为需要新舰船坞、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这一系列的投资很容易引起船厂的建造成本大幅度上涨,因此中小船厂刚涉足军舰领域的时候,顶多就是保持微利的状态,很多时候,建造一艘军舰不亏本就很不错了。

就像是淞沪造船厂,他们是属于准备首次承建大型军舰,而军舰的技术要求太高,如果真的接下了这个订单,淞沪造船厂还得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这导致成本会非常的高昂。

然而它还得和国内的其他船厂进行竞争,要想保证价格低于其他造船厂,那么困难就非常大了。

淞沪造船厂这一次来参加招标,就是打着亏本赚吆喝的主意来的。

他们不指望靠这一艘军舰的订单来赚钱,甚至都做好了亏钱的准备,他们要的只是名声而已。

一家能够承建大型军舰的造船厂和一家只能造内河船只的造船厂,在外人眼中是截然不同的。

为什么同样吨位和性能的客轮,淞沪造船厂给出的价格足足比上海造船厂的低了将近一成,然而为什么那些航运公司依旧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上海造船厂?

因为他们信不过淞沪造船厂!

不仅仅淞沪造船厂是这样,实际上其他的几家民营造船厂也是差不多,刚开始造军舰的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

不过怎么说呢,造军舰的利润庞大无比,一旦能够顺利起步,以后的利润可是大把的,国内海军的订单还算好,价格不算高。

但如果是外贸订单的话,那利润就不是几个十几个百分点了,而是至少翻倍的利润啊。

上海造船厂承接的一条越南王国海军订购的小型铁甲舰,区区八百吨的排水量,武备还是前装线膛炮,价格自然也不算昂贵,但是上海造船厂在里头,却是赚取了百分之两百多的利润。

所以,哪怕是前路困难无比,但是依旧挡不住国内这些民营船厂对造军舰的热情,那些六七千吨以上的巨舰他们没资格参与,但是一些中型以下的铁甲舰,他们要是狠了狠心,咬咬牙升级设备的话,还是能够参加这个游戏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尤其是这几年世界范围内的钢铁技术发展迅速,各国的钢铁产量一加再加,各类船只的吨位也是越来越大。

军舰的吨位突破万吨以后,一些民用的船只也是朝着越来越大型化的路上再走,这方面又以远洋豪华邮轮为代表,早些年,两三千吨的客轮就算顶级的,但是现在跑国际远洋航线的邮轮,三千吨是最低标准,四五千吨是主力,甚至也是出现了七八千吨的大型豪华邮轮。

大西洋那边的蓝飘带竞赛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并且越来越激烈的。

国际上造船技术的快速进步,也是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造船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三大船厂不用说了,尤其是上海造船厂和青岛海军造船厂,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了海军建造更大,更先进的军舰,基本上是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而国内的其他造船厂,也是在后面紧紧追赶,再加上这些年帝国的航运业发达,让造船业也是空前繁荣,基本是个船厂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有了充足的利润,他们就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扩建更大,更多的船坞。

比如说四千吨以上的船坞,早几年的时候只有上海造船厂有,后来是海军造船厂,再过来是广州造船厂。

而当上述三大造船厂朝着万吨甚至一万五千吨的船坞迈进的时候,国内其他民营船厂也是兴起了一片修建四五千吨级别船坞的风潮,这倒不是说为了争夺军舰的订单,而是因为现在技术进步了,那些航运公司对新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这几年对于帝国的造船业来说,是一个有着空前利润的重大发展机遇时机,然而谁都知道这种机会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也许过上几年,国内对新船的需求量就会逐步下降,而到时候造船厂必然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那些没有核心技术,规模不够大的造船厂是很难撑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