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海军技术改革(1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713 字 8天前

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头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英国人如果要从本土的海峡舰队,或者从地中海舰队里抽调主力战舰的话,就得绕过非洲南部才能够抵达中国,其航程之远并不会比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增援远东要近多少。

横跨半个地球对英国海军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一路上也有充足的港口可以进行补给,但是这得需要时间啊。

加上之前东印度舰队刚失败了一次,英国人也得详细审视珠江口海战的详细经过,然后再决定抽调什么战舰,组成什么样的舰队来远东。

这么一来,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最少也得三个月以上,如果英国人谨慎一些的话,那么可能要等半年以后英国人才能够顺利组建第二支庞大的舰队来袭。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在击败东印度舰队,迫使李斯特的舰队退回新加坡后,至少拥有三个月以上的缓冲时间,如果英国人拖延一些,甚至拥有半年以上的休整备战时间。

而这些时间对于现在的帝国海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帝国海军上下除了林同书等人要继续研究各种战术,需找击败第二次英国人来袭舰队的战术外,海军的其他人员也没有闲着。

而最近几天,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昨天的战斗经过详细整理出来。

如此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不管是对中国海军还是对全球海军的后续发展,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海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会得到极端的重视,然后进行改良。

近代历史上,每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总会带来军事上的革新,1858年上海的中英法战役,直接让全球范围内刮起了后装步枪的服役浪潮,并在美国内战中前面铺开。

克里米亚战争让全球海军认识到了铁甲舰的优势,从而开始建造铁甲舰,并在美国内战期间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而昨天发生的珠江口海战,势必会带来更大,更深刻的影响,因为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铁甲舰之间的交战。

这种交战并不是美国内战里的那种近海内河之间的零星炮战,而是正儿八经的大规模舰队决战,这种铁甲舰之间的舰队决战,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属于首次。

其中必然会给后续的战舰发展,海军战术带来深刻的影响!

先不提珠江口海战对英国人的影响,也暂且不去提英国人在遭到珠江口海战失利后,后续打算怎么办。

只说帝国海军这边,海战刚结束,第二天开始海军上下就是对珠江口海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那些太过详细的战术理论先不去谈,这些理论一时半会也决定不下来,需要讨论再讨论。

但是有一点却是被海军上下迅速接受并支持,那就是要给战舰加装撞角!

珠江口海战,让帝国海军获胜的根本性因素是什么?不是第一纵队的快速突进,并对英舰队的木制战舰群进行杀伤,而是女蜗号对抵抗号的撞击,通过两败俱伤的模式把抵抗号击沉,如此才是彻底奠定了这一场海战的胜利基础,迫使李斯特主动撤退。

同时在海战中,舰炮对铁甲舰的伤害能力非常有限,而受限于技术发展,海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装备更大口径,身管更长的舰炮,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开发出来更先进的穿甲弹。

那么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军舰对铁甲舰的击沉能力,尤其是己方还是出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简单,同时最可靠的?

毫无疑问,撞角!

历史上在1866年后一直到甲午海战期间,撞角能够得到大力发展并不是当代的海军将领们喜欢玩碰碰船,而是因为随着铁甲舰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舰炮的能力却是跟不上去,至少在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甚至到日俄战争的时候,这数十年里,战舰的防护和火力一直都是处于不对等的。

舰炮的发展始终落后于装甲的发展,当舰炮用的榴弹炮成熟可靠后,铁甲舰的锻铁柚木混合装甲已经大行其道,等军舰开始使用大口径的,比如那些十二英寸口径的舰炮时,军舰又开始用上了表面硬化装甲。

以至于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用二级主炮洗甲板的战术,说到底还是因为舰炮以及火控系统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