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册封(1 / 2)

李世民闻言大笑。

事实上,他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陈正泰的思维。

某种程度而言,陈正泰总能语出惊人。

可是细细去思量,却又发现这些惊人之语里,也有着另一番的道理,令人值得深思。

过了几日,李世民便启程,随一队禁卫以及浩浩荡荡的天策军护军营前往仁川了。

人马一路南下,遮天蔽日。

这护军营的规模,也有数千人之多,足以保护李世民的安全了。

此时的天策军,是不会将区区百济放在眼里的。

这刚到百济的境内。

此时,却见一队人马在此等候着了。

似乎这些人早就来了,居然还安扎了营寨。

李世民心里好奇,立马让人先行去询问。

过了一会儿,便有人来回报道:“禀陛下,百济王与新罗王率百官在此静候陛下,除此之外,还有倭国使节也都来了。”

李世民是前些日子打算动身来这百济的,百济人立即有所察觉,倒并不意外,可是他没想到,这新罗人的动作,居然比百济还快。

据传是这新罗王听闻大唐皇帝要经百济,居然也不和百济国打招呼,亲自骑着快马,日夜不停,便赶了来。

要知道,百济和新罗可是宿仇,这番举动十分胆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可那新罗王显然还是冒了这个风险,他的算计之中,觉得百济再怎样大胆,也不敢阻拦自己前去迎接大唐皇帝的圣驾。

於是,此人招摇过市,竟和百济王一道在此侯了一天。

事实上,大唐灭高句丽的消息,给予了所有人足够的震撼。

倒不是单单因为高句丽的灭亡,而是这个灭亡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堂堂高句丽尚且如此,何况是区区的百济和新罗呢?

这种狐死兔悲的感觉还是深有感悟的。

即便是在百济的倭国使者,也感受到了这巨大的压力,大唐的水师本就犀利,已经控制了附近的海域,若是再搭配上这可怕的天策军,就难免让人觉得可怖了。

李世民过境,百济王与新罗王纷纷上前,行了大礼道:“小王见过天子。”

李世民见二人在自己的马下卑躬屈膝的样子,不由瞥了陈正泰一眼,陈正泰则回以一个无奈的表情。

李世民便笑道:“不必多礼,在此候着朕,风餐露宿,只怕很是辛苦吧。”

新罗王率先道:“不敢,为王前驱,本是小王的本份。”

好吧,为王前驱的典故居然都出来了。

陈正泰大抵能感受到这位新罗王满满的求生欲了,禁不住心里吐舌头。

李世民便笑了笑,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便领着人在此歇了一阵。

百济王提供了沿途的膳食,都是从百济宫中带来的厨子。

味道嘛……尚可。

李世民吃过之后,而后那长孙冲便前来见驾了。

他朝李世民行了个礼:“臣长孙冲,见过陛下。”

这长孙冲,从出身来说,乃是李世民的外甥,也算是李世民看着长大的,只是长孙冲被派来百济后,李世民便再也没有见过长孙冲了。

此时长孙冲的个头已经很高了,面上显得稳重,与从前的样子可谓是相差甚远,李世民几乎已经认不出他来。

而站一旁的长孙无忌,便就在长孙冲上前来见礼的时候,其实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父子二人对视之后,都默契地没有说话。

此时长孙冲到了近前,总算是可以好好看看这个许久不见的儿子了。

长孙冲显得镇定自若的样子,举手投足间,都带着稳重的气息。

李世民显得很高兴,大笑道:“冲儿,你的父亲近来一直念叨你呢,朕让你来这百济,汝父是一直对朕有怨言啊。”

长孙冲便谦和地道:“来百济,乃是臣心甘情愿的事。男儿志在四方,臣不来,别人的儿子也得来,谁家的父亲又不心疼自己的儿子呢?长孙家世受国恩,倘若只希望能够仗着宫中的关系生活优渥。那么……必定是不能长久的。一个鼎盛的家族,理应是人才辈出,且族中子弟们不畏艰险,上遵君命,下安黎民,方是长久之道。”

李世民听罢,眼中顿时浮出欣慰之色,大喜道:“想不到你能领悟这些,不错,很不错。”

长孙冲则道:“其实是朔方郡王殿下教诲的。”

众人便又看向了陈正泰。

陈正泰则是一脸懵逼,心里呐喊,我有说过这样的话吗?好吧,就算说过,那也该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吧。

大概是他没有什么表示,却见长孙无忌一脸幽怨的看着他。

陈正泰便觉得自己好像是个枉费了别人一番好意的坏人似的,於是他连忙咳嗽两声,尴尬地道:“陛下,我不过是将自己心中所想告知长孙而已,咳咳……这是我的心声。”

李世民又笑了,道:“你们看看,若是年轻人都如正泰这般,朕还有什么好忧愁的呢?很好,这是鸿鹄之志。朕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顿了一下,李世民话锋一转道:“冲儿,你在仁川可有什么作为?”

“其实也没有什么作为,不过是奉旨在此驻守而已,一面修好百济,一面协助一些唐商。”长孙冲显得很谦虚。

李世民却很满意,长孙冲真的长大了,言辞之中,没有太多的浮夸,也没了少年时那般的浪荡。

不过……等李世民移驾到了仁川,这才被仁川的繁华所震惊。

他原以为,仁川理应只是一个小小的港口,而长孙冲则一直都在这吃苦,此前还有点心疼长孙冲呢!

可哪里晓得,只短短几年的时间,这里早已成了一座城市,而这城市繁华无比,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货栈连绵起伏,看不到尽头。那港口处,数不清的海船张着帆布。

即便是那监察院,还有那总商会,一个个高大的建筑,也如地标一般,矗立在港口的中心位置。

远处还有钱庄,看钱庄的买卖也是极好,门庭若市呢!

一路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也大为吃惊,看这样子,此地绝不会比寻常的州府要差,甚至更热闹一些。

当他得知,仁川在这里竟是每年能收取数十万贯商税之后,更是觉得匪夷所思。

有了这些钱,仁川在此铺设了大量的道路,建立更大的港口,甚至……在这里,还招募了不少的商户和匠人,为大唐水师造舰。

李世民此时此刻,对长孙冲是真的颇为欣慰了,忍不住又将长孙冲召到了面前来,而后道:“昨日那新罗王来见朕,表示了臣服,到了明年,他会派更多的遣唐使前往长安,递交国书,朕看仁川这里……未来大有可为,不妨便敕你为百济、新罗和倭国三国宣慰使,这三国的贸易,以及租用土地事宜,统统交你打理吧!新罗所划拨的土地,还有倭国那里……未来若是也划拨的土地,你照本宣科,依着这仁川的办法来处置。”

长孙冲立马行礼道:“臣遵旨。”

李世民不由感慨道:“海商之利,朕从前没有想到,现在才知道……这里头的利益有多丰厚,既可在将来带来财源,也可使我大唐的货物畅行天下!除此之外……还可将诸国的宝货送至大唐,更不必说,还可增强朝贡,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你好好用命,做你的班超和张骞。”

其实这个时候,长孙冲已经摸透了这附近各国的情况了。

大唐战胜了高句丽,大唐的水师现在又纵横在此处海域上,新罗和百济纷纷臣服!

这就意味着,未来和新罗的条件,更加好谈了。

现在大唐还需有更多的港口……新罗是一个,倭国那里,似乎也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若是能遵照百济的先例是最好的,若是不肯服从,那么就只好请娄师德出马了。

他在此多年,了解这里的天文地理,也知道各国的风土人情,背靠着强大的大唐,对於他而言,可以使用的手段实在多不胜数。

李世民在仁川住了一些日子,而后便登船,一路抵达天津港。

而此时,战报早已送到了长安。

长安哗然,而后举国欢庆!

对於天策军的战力,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此时朝中许多人,除了赞叹之余,其实早已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天策军实力强大,而百官之中,世族的子弟居多,这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灯,现在早就盯着许多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