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七前段日子去了冀州,看同样是受海事所扰,冀州沿海恢复得似乎还不错。”
听到父皇开了个头,齐璟知道该自己开口了,于是点头附和“立阳三郡原是冀帝封地,离天京也近,北境有葵郡王、东岸则有一位烁郡王,都十分重视近海,听闻他们已经在恢复与荆州的通商所以儿臣想着,若是能早些去莱夷半岛做点什么,早些恢复口岸的开放也好。”
与冀州相比,青州失了一位镇守近海之境的王爷,如果没人替之,莱夷卫要想休养生息、得到恢复,还有得磋磨。
“若非老七领着礼部的差事,早些去莱夷卫,确实能早些掌控局面。”
七皇子要离京,其实不用担心领事的问题。
九州诸国的皇子领事,表面上是替皇帝分忧,实则是帝王让所有潜在的继承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让他们从一个方面开始入手,慢慢熟悉政务,直到其中一人成长为储君。
有尚书省在,即便没有皇子领事,六部照样运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六部需要皇子,而是皇子需要六部。
陛下看似在说老七领着礼部,其实是在强调璟亲王自请去封地的好处。
齐珩看父皇和老七你一言我一语,暂时没有要插话的意思。
像这种涉及朝堂的事情,原本不该在此时提及,但父皇既然特意开口,自然有他的道理。
听闻两人对谈的六公主巴不得七皇子早早离了京,最好把小皇子也带了走。
这样一来,储君身边,可就她这么一个嫡亲妹妹了
大姐已经是别人家的王妃,算不得青州皇族,到时候新帝一旦继位,她就是名正言顺的大长公主,昔日看不起她们母女的人,还如何在她面前猖狂。
她按捺心中的喜悦,想听父皇和太子他们继续说这个,谁知道这时候,皇帝状似无意地道了一句“沈太师年纪大了,乞骸骨回祖籍,其长子还有官职在身,好在驸马孝顺,会一同回祖籍照顾沈老,玲儿虽是朕的公主,但合该孝顺长辈,也一同去吧。”
沈太师乞骸骨,这消息别说齐璟和六公主没听过,连太子也没有听过,不禁都是一惊。
齐璟倒是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缘由。
父皇既然为二皇兄考虑,也为他考虑,所以让齐璟早些去封地,又怎么会不对朝堂有所布置和安排。
沈太师是忠心的,当他年纪毕竟已经大了,儿孙都没有出挑的,还有个六公主在沈家。
这一家子待在京中,留给新帝的不仅不会是襄助,甚至还可能是掣肘。
京中像这样的老臣,当然不止沈太师一人,这些老臣固然还有匡扶社稷的能力,但随着年岁渐长,也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
再加上所谓老臣,伺候过一任甚至两任皇帝,多少有些脾气,将来新帝要用,未必趁手。
为了新帝着想,朝廷需要涌现更多新生的力量。旧臣如果总占着重要的位置,又哪里有机会给年轻官员机会触及中枢。
所以不至于到清算,但皇帝显然已经开始为新帝未来一个崭新的朝堂做出安排。
当然,身为帝王,齐钧做出这样的安排,也并非是完全无情的。
与其让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能臣落得不好的结果,不如现在安稳地放一些人离去。
如果族中还有不错的子弟,将来凭借保留的情意,还有机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回到天京。
无论沈太师是自己揣摩了圣意、主动给陛下递了梯子,还是被迫乞骸骨回乡,结局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皇帝之所以选沈太师,就是因为沈家尚了公主,如果连公主的婆家都得听从陛下的安排离京,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停在原地不动。
不过,六公主显然还没有认识到陛下的深意,她已经慌了神,不禁开口求情道“父皇,太师与中书令、潭侍中的年龄相仿,怕是还没有到乞骸骨的年岁太师他一心为国,常教导晚辈要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能放下事务,回乡下回乡去呢。”
沈太师出身寒门,自他开始沈家才开始发迹,祖籍的老宅还是后来修缮的。
六公主一想到万一真要去那里,恨不得立时就与沈家决裂了才好。
反正大长公主身份尊贵,不管再嫁不嫁人,荣华富贵是不愁的。到时候她把两个儿子要到身边,还管沈家如何
“此事朕已经准了,你不是总说川儿身体不好,正好趁此机会到南面调养。”
见六姐还想说些什么,却被父皇挥手打断了“你若不想留下守岁,就自行回去。”
自册立太子以来,齐玲瞒着他、瞒着太师府私下里做的事,皇帝心中有数。
老二与她本就没什么感情,如果放任她这样下去,将来受伤的,会是她自己。
九州历史上,被公主牵连的驸马不少,被驸马牵连的公主,也不少。
这些年齐玲抱着川儿频频进宫,也不管孩子受不受得,到了南方,没有这些能够折腾的,也许她能好好给孩子养养。
虽然这两年身体不好,但父皇毕竟是父皇,六公主即便再是委屈不忿,也不敢再说话。
要是这时候出宫去,不出第二天就会有六公主被陛下赶出宫的消息,她怎么能离开,只能安静下来,心中煎熬,想着这么大的事情,沈家竟然一点没有与她商量,实在可恶。
齐璟看到六姐极力掩饰的不甘神情,叹道这样一来,以后皇兄就真成了一人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